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爹媽刷屏「酸鹼性體質論」,為何會被罰1.05億美元?

試想一下,假如在微信上搜索「酸性體質論」,或許你會發現有成千上萬篇。

但你再回一下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上搜尋「酸性體質」,

你就會驚訝地發現,無論是關鍵詞還是文摘搜索,一篇相關文章都沒有。

為何民間熱議紛紛的「酸性體質論」,在醫學上卻得不到重視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醫學謠言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判罰1.05 億美元,當庭承認騙局

近日,聖地亞哥法庭就宣判「酸鹼體質」教主羅伯特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

他曾在多次書籍和節目中宣稱,只需鍛煉和生食就能平衡你的身體PH值,並還強調「酸性體質」容易引發肥胖骨質疏鬆皮膚病以及癌症等疾病。若在體內能夠建立一個「鹼性系統」,就能保持酸鹼平衡,有利於抵抗與資料疾病。

在羅伯特的所謂「健康養生觀念」中,很多人都開始追尋這種「鹼性生活方式」,拒絕任何紅肉、糖、單奶製品以及酒精、咖啡等被認為「酸性食物」,多以蔬果、穀物與魚類等鹼性物質代替。

一時間,各種相關「鹼性食品」、「鹼性水」等深受歡迎,甚至還有乳腺癌患者,聽信羅伯特建議,放棄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法,進行所謂的「鹼性治療」,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酸性體質,為何民間會如此偏信?

事實上,很多人將「酸中毒」誤認為是「酸性體質」。在臨床上,的確有很多酸中毒事件,比如糖尿病患者服用某種葯而產生的酮症酸中毒等。

但是這很明顯就偷換概念,酸中毒是先生了病才產生,而並非「酸性體質導致疾病」。

另外,人體血液和體液的PH值都是有一套動態平衡的代謝機制所控制,通過代謝,可以將血液中的PH值處保持在7.35-7.45之間的恆定值。

所以人體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偏酸易生病、偏鹼才健康」這類說辭,正常人的血液本身PH值就在7.4左右,屬於弱鹼性。而像胃、皮膚以及女性陰道等,必須保持酸性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那食物中,是否有存在酸鹼性說法麽?

很多人會認為,是不是吃了酸鹼性食物就能維持身體酸鹼度平衡?

咱們冷靜分析分析,影響身體酸鹼度平衡主要有兩種因素---疾病藥物,而食物影響不大,甚至還比呼吸過程對血液酸度的影響要小得多。

我們代謝的能量物質有一部分會自動轉為二氧化碳,然後它會跟體內水分結合,生產碳酸又或者呼出太多,大量的酸隨時都會出入人體。

這種長期適應下的穩定,又怎麼能依靠一瓶弱鹼性水或鹼性物質就能影響呢?

再則,在營養學界的確會將食物進行酸鹼,絕大多數的肉類穀類都是偏酸性,而蔬果很多都是偏鹼性。

平時我們所吃的食物,食物裡的酸鹼性作用實在想微乎其微,與胃酸和腸道裡的鹼性對比實在不值一提。

對於普通人來說,食物的酸鹼性已經到胃裡都是酸性,然後到腸後又會是弱鹼性。但對於代謝綜合征以及痛風患者,醫學上就會建議多攝入鹼性食物又或者吃藥和小蘇打,鹼化尿液,增加尿酸排除。

因此,比起一味提倡酸鹼性食物,倒不如試著讓自己吃得食物變得多樣化

尤其是現在很多城市人的膳食結構,適當減小紅肉等這類酸性食物,增加所蔬菜水果等鹼性類食物,其實並不是針對酸鹼性,而是更注重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更關注其本身的營養價值。

健康其實很簡單,無需過多的花裡胡哨,只需合理搭配選擇食物,才能減小營養缺乏。

在生活中,還得飲食與運動結合,定期體檢,

遠比你一味相信那些不靠譜專家所說的醫學謠言要來得簡單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