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耐受階段混雜因素,可能是脂肪性肝病,消化藥理學治療學解釋_研究人員

B肝病毒自然感染後可進展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或低複製期、再活動期,一直以來,肝病領域研究人員都在尋找促成慢性B肝免疫耐受狀態和給人體帶來的變化,一項發表於全球頂級醫學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解釋了這一現象。

B肝耐受階段混雜因素,可能是脂肪性肝病,消化藥理學治療學解釋

通過研究發現,脂肪性肝病,可能是慢性B肝患者免疫耐受期階段變化的一個混雜因素,這項研究結論在2020年8月28日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研究人員持續跟蹤處於免疫耐受期的慢性B肝患者,關注他們自身所處的免疫狀態與肝細胞癌發病率之間關係。通過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共有946名免疫耐受期的慢性B肝患者(CHB)參與本次研究。

研究表明,B肝病毒HBV-DNA大於或等於10*7IU/mL與較低的相關發生率獨立相關。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這些研究包括了用於多元分析的重要參數,但我們必須謹慎選擇這些參數。首先,我們關注到基線年齡和性別在有無相變的患者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單變量分析中年齡的危險比有統計學意義(P=0.011),而性別沒有(P=0.34)。

如果單變量分析中,這些變量的95%置信區間也被提出,那就更具有說服力。其次,研究人員在原論文中觀察到,相比較慢性B肝患者持續處於免疫耐受期,具有階段變化的受試者更容易患上脂肪肝,這一比例是23.6%,P=0.002,且相變組的體重指數也比較高。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醫學上,B肝病毒和脂肪性肝病的關係是複雜的,按照以往研究來看,B肝表面抗原血清呈陽性和脂肪性肝病的關係更為密切。

以往研究說明,血清B肝表面抗原陽性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低風險呈負相關。因此,研究人員提醒,脂肪肝或肥胖的存在可能是慢性B肝病毒感染時相變化的主要混雜因素。有趣的是,我們還沒有調整多元分析中這兩個重要的混雜因素。正如本項研究所述,肝脂肪變性可能會引起相關改變的錯誤分類。所以,我們將在多變量分析中,對脂肪肝的存在進行調整。

本項研究介紹了,脂肪性肝病有可能是處於免疫耐受期的慢性B肝患者變化的一個混雜因素。這種觀點有助於更深入了解B肝病毒感染後免疫耐受狀態下的各種變化,包括前瞻性的預測免疫耐受期變化率、肝細胞癌(HCC)發病率等重要指標參數。根據2019新版《中國慢性B肝防治指南》以及國外最新指南介紹,慢B肝血清HBV-DNA越低越好。

在本項研究納入946名免疫耐受期慢性B肝患者評估中,研究人員提出觀點和結論,那就是當HBV-DNA大於或等於10*7IU/mL時,和較低的相變發生率獨立相關。相變組中,慢性B肝患者的年齡和性別之間都沒有明顯差異;單變組中,慢性B肝患者年齡有統計學意義,而性別沒有。B肝病毒與脂肪性肝病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過去醫學界認為,B肝表面抗原陽性會增加脂肪性肝病發生風險。

簡單的講,自身已存在脂肪肝或肥胖可能會促成慢性B肝病毒感染相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8月28日這項研究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一下。B肝病毒的生命周期十分複雜,針對生命周期任一步驟開發靶點,都可能成為今後實現功能性治愈的潛在方案,通過對B肝病毒生命周期和自然感染後所處不同的免疫狀態深入科學研究,今後才會更了解這種DNA病毒並開發潛在治療藥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