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天裡,5大危險、6個最怕、4項必知、7條養生法都在這裡!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盛,濕氣最重,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在這最容易生病的40天裡,可謂暗藏「殺機」。入伏後開始冬病夏調,可以改善身體的許多隱疾,但同樣,三伏天「暑邪」盛行,一不留神也容易落下病!

三伏天5大問題很危險

中醫認為,夏季是陽氣最盛的時候,而濕為陰邪,如果濕過於旺盛,會克制陽氣,並使原本應該升發的陽氣伏藏起來,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伏天」。三伏天,大家要當心一下幾種疾病的發生。

熱射病

三伏天溫度過高,太陽暴曬,很容易引發中暑,熱射症屬於重症中暑的一種,會使人出現昏迷、意識障礙,甚至死亡。

心腦血管病

每年最熱的7~8月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溫心煩等影響,夏季心腦血管病一旦發作,就多是心梗、腦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血糖波動

很多糖友發現,氣象越熱,血糖會比原來低。這是因為高溫悶熱的氣象,能量消耗較大,新陳代謝旺盛,而熱量的消耗主要來自於體內的血糖。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波動最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

胃腸病

三伏天因為氣象炎熱,冷飲成為很多人的「救星」,恰恰夏日裡最受歡迎的冷飲是胃腸道疾病主要誘因,大量進食冷飲後,胃腸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劇收縮,血流量減少,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出現腹痛等。

腹瀉

三伏天溫度過高,食物容易腐爛變質,加上細菌活躍,很容易出現腹瀉。對老人而言,夏季腹瀉不是小病,尤其是本身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腹瀉時人體處於脫水狀態,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等。

三伏天,身體最怕6件事

在三伏時節,我們應知道一些禁忌,以下6件事千萬不要做!

腳底最怕涼

無意中在群裡看到大家在聊乘涼的小妙招。有人表示不喜歡吹空調,為了涼快,喜歡在晚上開窗睡覺。尤其喜歡將雙腳朝向窗戶的方向,讓雙腳沐浴在涼風中,那真是「涼快又愜意」。

但是,足底迎風睡對身體的危害!因為人的足底擁有許多重要的神經、穴位和經絡,並且它對外界的刺激極敏感。熟睡時,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處於放鬆、自然的狀態,而本身禦寒功能就較差的雙腳很容易就受到寒氣、濕氣的侵襲,這樣就導致了經絡系統處於紊亂的狀態,身體的免疫功能就會下降,容易引起身體的一些病變,如導致傷風、頻發感冒。

腸胃最怕冷

夏天吃冰西瓜、喝冰水、吃涼麵很爽?但別再這麼乾了。三伏天,人的陽氣浮於外,再加上現在的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等造成腸胃功能弱。

三伏天吃了冷的東西,體內的內陽可能無法抵禦食物的寒氣,不僅會導致濕留體內,還有可能導致腹瀉。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弱、腎陽虛的人更要注意。

上身最怕露

肺俞五臟之表,胃俞十二經脈之長,最不可失寒熱之節。我們上半身分布有眾多的經脈,包括總督陰陽的督、任兩脈。如果胸背受涼,風寒邪氣容易侵入經絡,從而引起腸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統的疾患。女性在穿衣方面,盡量避免穿露臍裝、低腰褲。

播放GIF

最怕出汗不換衣

三伏天,大家出很多汗後要及時更換衣衫,千萬不要用身體將汗水浸濕的衣服烘乾,否則不僅陽氣受損,還會使濕氣入裡化熱,形成濕熱證,導致瘡瘍等皮膚病或風濕痹證。

洗浴最怕冷水

很多男性喜歡在夏天洗冷水澡!三伏天氣象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泄狀態。

打個小比喻,把汗孔比作「門」,三伏天「門」敞開著,寒氣、風邪、濕邪極易從「門」而入,侵襲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症有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產生原因不明的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老人、兒童等體弱者尤其要注意。

空腹怕喝茶

你喜歡在夏季飲茶嗎?大量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人體陽氣的耗損。

如果又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痹證,以及下元虛冷之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建議大家三伏天飲茶,餐後2~3杯的量為宜,若有飢餓感應該停飲。

三伏天,4個必知事項

播放GIF

謹慎用空調

夏天用空調的時候,室內外溫差一定要小於7℃,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來說,要注意室內外的溫差。

醫生提醒,不管是剛從炎熱的外面進到空調房,還是從涼快的空調房出去,溫度的驟然變化很容易導致血管的急劇收縮或擴張,血壓波動,血循環障礙,易引發意外。

室內的相對濕度在45%~65%之間,是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濕度過大,黴菌和細菌等各種微生物容易侵擾我們的機體。

三伏天宜養心

養心為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點。三伏天尤其要注意養好心臟。做到精神安靜、喜怒平和,多做一些比較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以保持心情舒暢。

另外,夏季炎熱時,皮膚、呼吸道中的水分蒸發較快,再加上體溫的調節需要靠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人體很容易缺水,不及時補充,血液粘稠,流速減慢,容易出現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三伏天不要等到口乾舌燥,平時就要多喝水,並養成睡前半小時和清晨起床後喝水的習慣。

三伏天宜祛濕

濕邪是三伏天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祛濕呢?濕氣分為外濕和內濕:

● 外濕:氣候潮濕、久居濕地、感受霧露、涉水淋雨等都是外濕產生的原因。

如何祛除外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主要的還是預防空調病,不要長期待在空調房中。

● 內濕:過食辛辣、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等都容易影響脾胃運化津液,凝聚成濕。

中醫認為濕氣乃中土之氣,脾在五行中屬土,同氣相求,故濕邪易困阻脾,而且脾胃虛弱與濕留體內往往互為因果。所以夏季祛濕重在健脾陽。

三伏天宜祛暑

三伏天在戶外很容易中暑,我們該如何預防呢?體質較弱者,要避免在烈日下行走時間過長,並做好防曬,還可口服十滴水預防。在額頭塗清涼油也可預防中暑。藿香正氣散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是防治中暑的經典名葯,可備在身上。

7條飲食養生法穩過40天

度過超長三伏天,除了做好避暑養生,可以從吃上下下功夫,以下供大家參考:

一杯豆蔻水:祛暑濕

三伏天溫度高、濕氣重,解暑祛濕不可少。買點豆蔻煮水喝,發散鬱熱、祛濕的作用不錯。將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非常清香,口感甘甜,是一款清涼解暑,又不損傷脾胃的好飲品,三伏天裡可以適當喝一些(血糖高的少放糖哦~)。

一碗三豆湯:補營養

民間有說法,「夏季吃豆勝過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濕,胃口不好,而大多數豆類都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三豆湯(赤小豆、綠豆和黑豆)就是先將豆子泡幾個小時,然後用小火慢熬至三種豆煮爛,就做好了。

一壺玉米須水:降三高

玉米須水除了清熱解毒、利尿祛濕之外,還有助降血壓、血脂、血糖等,尤其適合三高人群。煮玉米時連須洗凈一起煮,煮到玉米熟,剩下的水就可以喝了。

一杯茶:補點鉀

三伏天給身體補足水分還不夠,還得適當補點鉀。持續高溫時,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缺鉀,倦怠無力,精力和體力下降,耐熱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適量補鉀很重要。茶葉中富含鉀,喝茶不僅能解渴,還能幫助消除疲勞。

一碗扁豆粥:健脾胃

天熱造成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用一點白扁豆煮粥吃,既豐富主食的內容,又能消暑健脾胃。白扁豆和薏米各50克,用水浸泡2~4小時,然後和50克綠豆混合,放入砂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薏米和扁豆煮軟爛,可放點糖或蜂蜜。

一碗綠豆湯:消暑

要說伏天解暑湯,當然不能落下綠豆糖水了。綠色的皮能消暑,煮一鍋水,時間不要長,煮個八分鐘到十分鐘就關火,加點冰糖,喝那碧綠澄清的湯,消暑效果最好了。

一份蔥蒜菜:殺菌

氣象炎熱,食物容易滋生細菌,是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吃些殺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主要是指蔥蒜類,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殺菌作用更強。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