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丁俊發: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 不怕貿易戰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流通中國 作者 丁俊發

  2017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8.8%。美國挑起貿易戰,我們不怕,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好消費這篇大文章。

丁俊發: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 不怕貿易戰丁俊發: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 不怕貿易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指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是一篇大文章。

  消費永遠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拉動力

  國民經濟發展靠三駕馬車,即三大需求,改革開放40年來情況如下:

  1、消費需求(最終消費支出)是第一拉動力的有28年;

  2、 投資需求(資本形成總額)是第一拉動力的有12年;

  3、出口需求(貨物與服務淨出口)從來沒有成為第一拉動力。

  2017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8.8%,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內需拉動型國家,這裡的內需包括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消費包括生產性消費(生產資料與勞動力)與生活性消費(生活資料與服務消費)。所以,美國挑起貿易戰,我們不怕,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好消費這篇大文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消費

  2016年12月14 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1、 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就是要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品質,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3、 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從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供求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供給與需求是經濟杠杆的兩端,政府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擴大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增加供給來拉動經濟增長,這是每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關鍵在於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與出手時機的把握。

  建立消費長效機制要念“十字經”

  消費是國民經濟四大組成部分,生產、分配、交換(流通)、消費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統一體。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民生問題,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立消費長效機制。

  要建立消費的長效機制,我認為要抓好十個方面:

  1、 改革消費體制(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是不同的);

  2、 調整消費政策(如汽車、住房、旅遊、電訊、消費信貸等);

  3、 改變消費觀念(如所有權與使用權、今天花明天的銭、綠色品牌、體驗式);

  4、 提升消費能力(不斷增長的收入,提高現實支付能力);

  5、 夯實消費供給(產品與服務供需的總量平衡,滿足消費更新需求);

  6、創新消費業態(批發零售業態變革,線上線下,社區便民店、無人超市,快遞,共享);

  7、 改善消費環境(法制環境,電、水、氣、路消費環境,特別是農村);

  8、 順應消費周期(人均GDP與工業革命必然引發消費周期的變化,從百元級、千元級到萬元級);

  9、 抓準消費熱點(不同消費周期一定有不同的消費熱點);

  10、 尊重消費規律(凱恩斯消費函數、恩格爾系數)。

  最終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率應列入國民經濟考核主要指標

  我們一直講,要讓老百姓對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有獲得感。世界發達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的最終消費率(含居民消費與政府消費)一般在65%以上,美國在70%以上,而中國一方面經濟中高速增長,但另一方面,消費率卻逐年下降,最近幾年才有所回升。

  2016年的最終消費率為53.6%,但居民消費率只有39.2%。最終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率過低,直接關係到社會成員的福利水準,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

  我一直建議,第一步,到2020年最終消費率達到65%,居民消費率接近50%,看起來實現很困難,因為中國目前要辦的大事很多,處於攻堅克難的重要關口。

  世界經過三次零售革命,中國引領新的零售業革命要有大國擔當

  1、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提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製約因素。

  2、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以工業技術為導向的,所以叫工業革命,已經歷了三次,正跨入第四次。

  第一次以蒸汽機技術為標誌;第二次以電力能源技術為標誌;第三次以半導體、電腦、互聯網技術為標誌;第四次將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標誌。

  世界第一次零售革命(可以稱為零售業1.0時代)是以百貨店為標誌的;

  世界第二次零售革命(2.0時代)是以連銷經營、超市為標誌的;

  世界第三次零售革命(3.0時代)是以電子商務為標誌的,運用互聯網技術在虛擬市場上進行商品與服務交易,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標誌企業是亞馬遜;

  世界第四次零售革命(4.0時代)我認為將以“智能化商場”為標誌,中國邁開了第一步,是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中國新零售企業集體為代表,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支撐的、以線上線下結合的、以生態供應鏈為模式的“智能化商場”。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加上市場化運作不健全,法制化環境不完善,所以對中國的這場零售業變革的世界意義還要看一看。

  3、 在互聯網與供應鏈時代,中國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元,中國消費有幾大特點:一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了零售業科技含量,出現無人管理商場;二是個性化體驗式消費成新趨勢;三是供應鏈集成成為新模式;四是線上線下、虛擬與實體,全管道成為新常態;五是互聯網移動支付進入無貨幣時代;六是零售業與物流充分融合。

  我認為,中國零售業的革命是中國流通業的縮影,中國的批發業,進出口貿易,傭金代理與特許經營也將發生巨大變革。互聯網與供應鏈將加速產業變革,也將加速產業融合。

  (2018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學《2018消費新時代國際論壇》上的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成立於2009年,由30餘位中國頂級流通專家自發組織成立,是中國流通領域頂級智庫組織。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內銷資訊中心是G30的秘書處部門。微信號:liutong30renlunt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