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雨天最喜歡睡覺了,這裡有什麼原理嗎?

「困」——是我獨特的打招呼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一天的話題通常都從「困」「我好睏」「你哪天不困」……展開。

我相信我不是一個人在被嫌棄,一定有很多可愛的人類和我一樣,每天都在犯困。

就算你不是每天困,我就不信你一年沒有一陣子是特別困的?冬天早上也能跟夏天一樣起得來?下雨天沒有睡得特別香?如果你真的沒有。

……

沒有就沒有吧。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可見氣象對睡眠有影響受到了大眾的認可嘛。

光照對睡眠的影響

秋冬起床困難有很大部分原因跟日照時長有關。

我們主要的維生素D來源是光照。維生素D缺乏可能是導致睡眠障礙增加的重要原因。維生素D對血清素的形成至關重要,血清素在我們的睡眠及生物節律中有許多作用。

韓國一項針對長期在室內工作的製造業工作人員血清維生素D和睡眠情況的研究顯示,血清維生素D缺乏與不良睡眠品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儘管具體機制還未明確,但有理論認為維生素D可能在控制睡眠的腦乾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這一假設已得到了腦乾部分維生素D受體的證據支持。

如果你不能經常外出,那就多在視窗晃一晃吧。研究指出,辦公室內坐在窗戶附近的員工比那些遠離窗戶的員工睡得更好。

另外,適量進食補充維生素D也被證實有一定作用。

涼一點,睡得更好

溫度在睡眠節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極端的高溫或低溫甚至會影響到本身沒有睡眠障礙的人的睡眠。

人體擁有的睡眠-覺醒節律會每24小時循環一次,核心體溫也會隨著這個節律而變化:睡著時體溫降低,清醒時體溫升高。

核心體溫降低的階段,睡眠容易發生,但核心體溫升高時則不然。核心體溫與睡眠-覺醒節律的關係對維持睡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體表溫度是核心體溫最大的驅動力,已有證據表明正常的睡眠發作是通過增加外周散熱和/或降低核心體溫來實現的。

研究表明,涼爽的環境溫度能幫助人體的自然深度睡眠。理想的環境溫度是15-21℃左右,當然這還受到個人偏好、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影響。

儘管冷熱刺激都會影響到睡眠,但熱刺激的影響作用更明顯。

高於29攝氏度的外周溫度已被證實可增加半裸體人群的覺醒和減少睡眠。這些對睡眠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初始階段而非後期睡眠階段,其原因可能是睡眠初始階段中斷了體溫下降的需求,而這種障礙在睡眠後段是可以被克服的。醒過來是唯一可以應對熱負荷的方法。

但與之不同的是,冷刺激的影響多在睡眠後段。在熱暴露期間睡眠障礙可能導致人類的行為體溫調節,如醒來開冷氣機,而在冷暴露期間,雖然睡眠和主觀感覺的影響不大,但心臟自主神經反應可能受到影響,這可以解釋在冬季睡眠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更高。

夏天要想睡得好,除了開冷氣機,在睡前洗熱水澡也是能有效降低體溫幫助入眠的方法。另外,如果你想節能省電,冷氣機應該選擇開前半夜。

「下雨天」≠「睡眠日」

下雨天能讓你感到疲倦,但並不意味著能給你一個更好的睡眠。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睡眠實驗室的研究顯示白天晴空萬裡,反而能讓你的夜晚睡得更好更久。研究人員將被測試者的睡眠日記和天氣局的氣象數據進行了交叉分析顯示,氣象越好,睡得越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下雨天會讓你起床更困難,雨聲和陽光的缺乏會讓你的起床更困難。

另外,暴風雨可能讓你驚醒,並更難入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特點是在睡眠時呼吸中斷。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暴風雨氣象的影響。臨床睡眠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當與氣象相關的大氣壓力降低時,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也會增加。

氣象影響疾病影響睡眠

大氣壓力、溫度和濕度都會影響關節和神經的疼痛程度。

塔夫茨大學的研究顯示,較冷的氣象和不斷上升的氣壓會增加關節炎的疼痛程度。荷蘭的研究發現,較高的濕度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下降的氣壓和極端的溫濕度可能使敏感個體的偏頭痛增加。

儘管研究人員還不能完全確定為什麼氣象會影響疼痛,但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疼痛會影響睡眠(感覺是個浪費資源的研究)。一些常見的止痛藥可能含有咖啡因或其它興奮劑,它們也會影響睡眠。

另外,冬季的感冒、流感,導致體溫升高、打鼾、咳嗽也會使睡眠變得焦躁不安。一些感冒藥可能會讓你感到興奮,而一些藥物可能會讓你嗜睡。

氣象和季節對睡眠的影響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睡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個人和環境都是重要因素。

研究氣象的影響能幫助我們找出優化健康睡眠的另一條途徑。我們可以利用已知的可控因素來幫助減少睡眠影響,例如保持臥室的光線黑暗,溫度涼爽,濕度適中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