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離開劑量談致癌物毒性,對癌症與風險認識,也需要嚴謹糾正_加工

最近,讀者關心我們日常許多飲食中含有一些致癌成分,例如燒烤、醃製食物、霉變食物等。飲食是否應當格外小心翼翼呢?實際上,小番健康告訴您,可以放心吃,因為您還沒有把致癌物的劑量納入考慮範圍。

離開劑量談致癌物毒性,對癌症與風險認識,也需要嚴謹糾正

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醫療文獻指出,比如某種食物中含有百種致癌物,還包括情緒壓力、手機異塵餘生等,它們難道也都致癌?實際上,致癌物致癌水準也有強弱懸殊,通常我們應該嚴謹的按照動物實驗、劑量反應、流行病學逐個分析。

一類致癌物:確定對人體有明顯致癌。

二類致癌物:1、可能對人體有致癌性,動物實驗已確定致癌。

2、可能對人體有致癌性,也可能對動物致癌。

三類致癌物:暫時沒有臨床實驗數據證明,這些物質均有對人體或動物致癌。

四類致癌物(非致癌):包括手機異塵餘生、微波爐異塵餘生等,沒有明確證據、科學證據與致癌關聯。

對癌症與風險認識,也需要嚴謹糾正。例如,雖然酒精、吸煙、加工肉類均為一類致癌物。可是,它們誘發癌症及死亡比例大相徑庭,其中導致死亡比例最大是吸煙,其次為飲酒,最後才是加工肉類,並且加工肉類並不是直接誘發腸癌,而是增加該癌症風險。

任何藥物或毒劑,均應該首先考慮劑量配比、暴露時間、暴露量。因為毒物的劑量直接決定了致癌能力,簡單而言,吃一兩次加工肉並不會隨隨便便致癌,只有長期並大量攝入,才會增加腸癌風險。同理如飲酒與肝癌發病,同樣應考慮劑量問題。一旦肝髒無法承受解毒上限,無法代謝處理的毒性,才對肝髒具有毀滅性打擊。

癌症和遺傳、環境、飲食、情緒、職業都有相關性,任何單一致癌性較難直接導致癌症。所以,雖然醫療文獻指出生活中的致癌風險,但是千萬別斷章取義。期望通過不吃這些食物或多吃某些抗癌食物,就能夠起到防癌效果,反而造成心理壓力。日常保持膳食均衡,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就是養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