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菲特推薦的這個理財,適合老百姓投資嗎?

很多小白做起投資理財尤其青睞別人推薦的產品,但其實這難免會有些不靠譜。而股神巴菲特也曾經向別人“推薦過產品”,不過不是具體股票,而是指數基金。

巴菲特曾經說過,買隻指數基金,然後努力工作。據統計,1993年-2008年,巴菲特曾8次公開推薦指數基金。可見,指數基金如此受巴菲特的青睞,但他畢竟在美國,他推薦的指數基金對於國內老百姓真的靠譜嗎?

什麽是指數基金?

簡單講,指數基金就是跟蹤某個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分股,並按照成份股的比例進行組合投資。其目的是獲得與該指數相似的收益。由於指基隻投資指數中的股票,走勢與指數趨同,因此不存在太多選股和擇時問題,因此也被稱作被動管理型基金。截至8月15日,市場中共有約800多隻指基,國內這邊,滬深300最多,為118隻;上證50最少,僅為27隻。海外,恆生指數最多,為39隻。

既然數量這麽多,分類肯定是不可少的。目前指基可分為很多種,場內場外的,封閉開放的,股指基、債指基、商品指基,ETF和LOF等等,不過按策略主要可分為被動型、增強型兩大類。

被動型上面已經說了,這裡著重提一下增強型指基。所謂增強型指基,就是並不完全按照指數成分股來進行組合投資,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主動管理因素——調整成分股投資比例。下圖可以看出,增強型指基並不完全按照指數的成分股權重要配比,這樣就使得增強型指基有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但同時虧損可能也會大於指數或被動型

不過有數據顯示,近5年,國內60%-70%增強型指基收益要好於被動型指基。而由於A股的市場並不完全有效(後面會講),所以相比國外更推崇的被動型指基,在A股做做主動管理更有機會獲得超額收益。難道指基就不值得投資了嗎?並不是,方法很關鍵。

怎麽選?怎麽投?

我們投資於指數基金的初衷是什麽?是分享長期的經濟增長紅利,並獲取市場平均收益。所以在長期、且沒有太多超額收益的情況下,選擇費率低、指數估值低的指基很重要。

先來看費率。

總體來看,指基的費率均比股基要低,平均少30%-50%。在申贖費方面,某些指基同樣佔優勢。比如天弘的行業指基贖回費,持有超過30天(含)僅為0.05%,相比其他股基、混基來說,僅為後者的1/10。

某大盤股基贖回費率

某中小盤混基贖回費率

再來看估值。指基估值無疑就是選擇低估值的指數。但指數的上漲邏輯與個股有些不同,個股的上漲歸因從大方面來講,更多源自板塊資金流動,也就是所謂的板塊輪動;而指數則是資金向低估值指數流動,最終使得其指數上漲。那麽如何看指數估值呢?最簡單的,大家將主要的指數PE拉出來和當前點位做對比就行啦!

比如股價=市盈率*盈利,所以指數的點位(指數的價格)=市盈率*成分股盈利。

按照這個邏輯,衡量估值就很簡單了。比如中證500指數,市盈率比指數點位低,按照公式,說明該指數的成分股上市公司盈利不錯,被市場低估。當然,不同的指數在不同時段,PE很難對比,與其橫向對比,不如縱向對比。一般來說,指數多採用PE百分位來衡量估值高低。比如PE百分位是30%,說明歷史上有70%的時間段,PE比現在高。而這水準也被認為是指數是否被低估的臨界點。

選完基後,後面的任務就是怎麽投了?我的建議是:長期定投。就是在定投的基礎上,拉長周期。而指數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永續性。

因為指數會不斷地調整成分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所以只要股市還在,指數就不會消失,指數基金也會一直運營下去,這就給了我們長期定投的良好先決條件。此外,從收益來看,指數長期是上漲向好的,從道瓊斯百年來的走勢可以看出這一事實。但有人會說,你這是馬後炮,股市漲漲跌跌,誰說的準呢?

的確,我們甚至無法知道下一秒指數點位、股價的走勢,但與其預測,不如查漏補缺,避免陷入誤區,即使沒有長期投資,盈利的概率同樣很大。

指數基金投資的誤區有哪些?

首先,不要盲目建立基金組合。很多人認為建立個基金投資組合會分散風險。但別忘了兩點,一是數量不宜太多,3-5隻足夠了,否則分散風險邊際效用遞減;二是選擇相關性低的,像中證500或滬深300這樣的寬基指數基金,幾乎把指數中所有的股票都買了一遍,走勢基本趨同,如果組合中有兩隻這種指基,幾乎沒什麽分散風險的意義。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不確定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選一些相關度低的行業或主題指基和寬基指基搭配比較好,比如銀行的、消費的、周期性的,大盤的、小盤的,一樣來一點;當然如果你堅信某個機會,那就重倉那個行業或主題指基即可。

其次,跌了的話切勿盲目割肉。道理我就不贅述了,著眼於長期,短期跌那都不是事兒。但當指數下跌同時估值還很高的話,這時候就必須割肉了。所以,這裡並不是叫大家死扛,該撤的時候也得撤。相反,如果漲的話,同樣要看PE的估值。

最後,我還是要嘮叨一點,那就是,不要以高拋低吸的方式做指基。此前文章中提到的高拋低吸策略,是熊市中的應對策略,且沒有考慮手續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你用短期的思維做長期投資,顯然不會太如意。

說了這麽多,好像今年國內市場的指數基金的收益並不令人如意,放眼A股,牛短熊長,而道瓊斯那是怎麽一個牛字了得。的確,在美股單邊長期上漲的行情下,被動型指數基金的確能帶來豐厚的回報,這也是巴老和華爾街都青睞它的根本原因。

但國內的指基難道就沒法買了嗎?也不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比如說現在3000點以下,就是好機會。暫且不說長期,至少在一個牛熊周期內,是相對底部。

不過,簡單地將其歸結於“著眼於長期”,似乎並沒有說服力。其實,一些更深層的幾個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1、美國市場更成熟。根據有效市場假說,市場可分為強型有效市場、半強型有效市場和弱型有效市場。而美國則屬於強型市場,即股價能夠充分反映所有資訊,不合理的太空會被很快消除,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而我們充其量大致在半強型和弱型之間,所以依靠主觀分析,甚至小道消息、內幕還是可以賺錢的。因此,這也是國內主動因素更多的增強型指基表現優於被動型指基的原因。

2、美國指基費率低。美國的指數基金可以出借部分持有的股票獲取租金收入,因此降低費用擴大規模的邊際成本很小,反正我不在乎那點手續費。因此美國的指基普遍規模也更大,更集中。目前在國內,相比天弘指數基金,其他的費率依然有些高。

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堅信,那就是我們的A股市場監管正在不斷完善,所有不合理的套利正在被逐漸消除。這是最大的利好,看到這,你還有什麽理由不來一場投資長跑呢?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