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缺鈣缺鐵,缺鋅身體發出的不同信號,醫生一般不對外講!

有了孩子之後,做父母的心思就會一心撲在孩子身上,雖說現在的生活質量比之前大有提升,但總覺得給孩子補點什麼營養才能安心,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會缺乏微量元素,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如果孩子缺鈣、鐵、鋅……身體會告訴你們答案,不妨看看兒科醫生們的專業建議——

?

一、缺鈣

臨床表現:

1、孩子多汗,特別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其頭顱不斷摩擦枕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枕禿。

2、精神較差,愛啼哭,半夜容易驚醒,醒後哭鬧難入睡。

3、出牙延遲,牙齒參差不齊,上下牙不對縫,咬合不正,牙齒鬆動,易崩折,過早脫落。

4、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或常有串珠肋,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6、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鬆弛,腹壁肌肉、腸壁肌肉鬆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脊柱的肌腱鬆弛可出現駝背。

7、一歲後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因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表現為X和O形腿,易發生骨折。

8、厭食、偏食也與缺鈣有關,人體鈣元素攝入不足,易導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建議:

通常情況下,4個月以內的幼兒不需要補充鈣質,母乳中所含的鈣可以完全滿足其生理需要,4個月以後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含奶製品及豆製品等含鈣量豐富的食物。

食補可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帶、蝦米、蝦皮、牡蠣、魚類、豆類、花生、芝麻及蔬菜(空心菜、白菜、菠菜)等。首推牛奶,牛奶含鈣高,人體吸收好,也是比較購買到的食品。只要家長能花費點心思一定可以做出讓孩子食慾大開的美味的。

?

二、缺鐵

臨床表現:

1、面色、指甲、手掌、嘴唇、眼瞼及口腔黏膜等身體部位都比較蒼白,尤其是指甲的根部,出現了大面積的泛白。

2、精神狀態差,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容易低落。

3、身體狀況差,經常生病感冒,還會伴隨著耳鳴、頭暈,不願意參加體育活動,稍微運動一下就感覺身體被掏空。

4、學習成績下滑,記憶力下降,大腦反應變遲緩,反射弧變長。

5、食慾下降,遇上喜歡吃的菜也沒興趣,體重增長的速度也會變緩。

建議:

採取食補辦法,喝含鐵強化奶粉,鐵強化的輔食以及補充動物肝臟、動物血、黑木耳以及精肉等富含鐵的食物,補鐵的同時,應給寶寶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如:奇異果、草莓、橙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另外,因草酸和磷酸會影響鐵的吸收,讓寶寶少吃富含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等。

?

三、缺鋅

臨床表現:

1、食慾減退:挑食、厭食、拒食,普遍食量減少,沒有飢餓感不主動進食;

2、味覺障礙:厭食、偏食或異食,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

3、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發燒,反覆呼吸道感染;

4、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反應慢、學習能力差;

5、指甲舌頭問題:指甲出現白斑,手指長倒刺,出現地圖舌;

6、視力問題:視力下降,容易導致夜視困難、近視、遠視、散光等;

7、生長髮育不良:身材矮小、瘦弱,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厘米,體重輕2—3公斤,還將造成缺鋅侏儒綜合症和智力障礙;

8、皮膚疾患:易患口腔潰瘍,受損傷口不易癒合,易患皮炎、頑固性濕疹、青春期痤瘡等。

建議:

海鮮是鋅含量最豐富的食物,儘管許多植物性食物,如穀物、豆類等含有豐富的鋅,但是其本身所含的植酸會和鋅結合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鋅的吸收。也就是說,關於鋅的吸收利用率,植物性食物低於動物性食物,所以還是建議吃些動物性食品來補鋅。

但如果生長在素食家庭,無法攝入動物性食品,或者僅靠食補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話,建議可以選擇一些鋅補充劑,如新稀寶、蛋白鋅等。

平時在育兒過程中,注意寶寶的飲食搭配,讓寶寶寶寶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