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育兒心理學:三好學生失蹤,尋回後已有身孕,這幾類孩子易早戀

「學校有900個學生,教育局的來評三好生隻評三個, 她就是其中一個」

貴州安順市民張大姐怎麼也不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向乖巧優秀的大女兒(15歲)小凡就這樣了無聲息的失蹤了半年。

19年1月,張大姐的大女兒小凡悄聲無息的就離家出走了,這一走就是半年。為此,張大姐穿流在大街小巷中苦苦尋找,期間報了兩次警。

直到想起小凡的同學們經常玩「快手」,張大姐通過層層努力,最終找到了女兒。然而此時,15歲的女兒已經懷有半年的身孕,她的對象,是同樣輟學的15歲少年小順。

當被問及,以後是否要跟小黃一輩子的時候,小凡的回答讓人驚訝:

「小凡,你要和你小男朋友在一起一輩子嗎?」

「那是之前。」

「現在怎麼想的?」

「不知道...」

青春期,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早戀?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李玫瑾教授曾指出,以下三類孩子容易陷入早戀:

家中性別缺失

  • 家中的沒有父親的女生;
  • 家中的沒有母親的男生;
  • 喪偶式育兒式,即雖有父母,但父親或母親經常不在家,缺位孩子教育的;

這是因為,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異性父母特別出色的時候,他們在挑選對象的時候會有比較高的眼光。

同學相互影響

有時候孩子談戀愛,就是自己的面子問題:全班都有了,但是自己沒有,感覺自己特別OUT,特別丟人。

生理因素

一些孩子過早的接觸了成人影片,就會對性有了一些念想。用孩子的話來說:「滿腦子都是那個東西。」

小凡,就是基於第一和第二種的混合體:

家中六個孩子,父親在當地打零工,母親也忙於生計,一向優秀的她最讓父母安心,但也最讓父母掉以輕心。

再加上同學們在玩「快手」,小凡也跟著深陷其中,就連男朋友小順,也是在快手上認識的。

早戀,不能單純看成孩子的叛逆

通常提起早戀,我們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叛逆使然,然而實際上並不能簡單的以偏概全。

一方面,早戀被認為是叛逆行為,孩子以此向父母宣示自己已經獨立;另一個方面,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孩子在戀愛關係中,尋找自己的「理想父母」。

孩子的對象,是強化版的父親或母親

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當一個家庭中,如果父親足夠出色,那麼女兒不會輕易早戀;如果母親足夠出色,那麼兒子也不會輕易早戀。

但如果一個家庭中,父親沒有給女兒展示如何為一個出色的男性,而母親也沒有給兒子展示出如何為一個優秀的女性,那麼孩子就會按照自己所認知的標準去尋找對象:比自己父母更出色的。

孩子的對象,是孩子自我內化的體現

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選擇對象的?

在心理學上認為,如果現實中的我們和理想中的自我統一度較高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的選擇和自己相似的戀人。

如果現實中的我們和理想中的自我統一度較低的時候,我們會潛意識的選擇與我們相逆的戀人,形成互補,彷彿對方做到了就是我們做到了。

就例如小凡,優秀的她被家人賦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其實她內心是壓抑的、渴望自由自在的,當遇到了輟學的小順,小凡彷彿就找到了理想自我:自由,無拘無束,不用背負成績的期望。

從小凡被問及以後是否要跟小順過一輩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得知,小凡並不那麼愛小順,她愛的是小順身上那種無拘無束,就連小順的母親都反映,小凡生活在小順家裡時,晚上特別喜歡出去玩。

孩子的對象,是理想父母的體現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反之,如果童年痛苦,我們則複製痛苦。

實際上,我們並不會按照現實父母為原型去尋找戀人,而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

理想父母有一個共同特點:可以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自己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我們也知道戀人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

這在戀愛前期表現得特別明顯:我們總是在戀愛前期陷入甜蜜,包容並接受對方的一切。

可以說,早戀是孩子尋求自我治癒(治癒家庭中的缺失或創傷)的潛意識選擇。

如何防止孩子早戀

事實上,早戀並不可怕,這也是人發展必然經過的心路歷程。當孩子出現早戀的苗頭的時候,家長要審視自己,是否在以下方面犯了錯誤:

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僅是孩子,也包括父母自身

陪伴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永恆主題之一,單純的陪伴(即隻陪在孩子身邊,但並不理會孩子)是沒有任何效果的。關鍵在於,是否向孩子正確地展示父愛及母愛,缺一不可。

另一個方面,父母之間是否做到了相互陪伴?喪偶式育兒的底層,就是父親或者母親的缺位,形成有父母等於沒父母的境遇。

孩子缺乏了對異性父母的認知,也因此缺乏了對異性的選定標準。

當父母自身相處融洽的時候,實際上也在向孩子展示,何謂真正的愛情。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觀、戀愛觀

這裡引用李玫瑾教授所舉的教育孩子的例子:

在和女兒逛街的時候,恰好遇到迎親的車隊--一溜的賓士寶馬。女兒覺得這非常俗氣,但李玫瑾教授說:哎呀,孩子你錯了!就得這樣。要讓男人知道,結個婚半個家產!不能輕易再結婚了。

這是在和孩子詮釋戀愛和婚姻的關係,也在和孩子詮釋,她必須讓自己「有價值」,才會被珍惜。

當我看到這個例子,腦海中就冒出這樣的一個念頭:「假如我是女孩,原來自己那麼『值錢』,說什麼也不能輕易就讓人給糟蹋了。」

淅爸有話說: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是育兒專家,實際上也沒有任何的育兒專家。在育兒的路上,實際上是我們在追趕孩子的成長腳步,而不是孩子在追趕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