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小在父母打罵下長大的孩子,如今過得怎麼樣?專家:一暴還一暴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中國有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認為父母打孩子,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們,這是天經地義的行為。真的如此嗎?

打罵教育真能成功嗎?

郎朗三歲學琴,父親要求十分嚴格,只要他稍有動搖,就會硬把他拉回到鋼琴前,有一次他賭氣不想練琴,父親就採用了激將法,逼他往13層樓高的陽台下跳。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央視主持人董卿同樣有一位嚴苛的爸爸,她從小就被爸爸逼著做家務,抄古文、打工掙錢、不準照鏡子、不準穿新衣服,而且還經常被爸爸罵哭。

從兩人目前的成就來看,好像打罵教育確實能夠成功,然而你們看到的光鮮亮麗背後,他們又承受了多少煎熬呢?每每提起父親,一向優雅從容的董卿都會潸然淚下,數度哽咽。

我們承認有時候父母為了自己好,雖然方法激進了一些,可還是從某種程度上鞭策了我們的成長和進步,然而與此同時,也留下了傷害和陰影,是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尤其是一些父母,只是單純地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發泄在孩子身上,根本不算是教育,只是把孩子當作出氣筒。這樣會對其身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從小在父母打罵下的孩子,如今過得怎麼樣?

一、重演父母的悲劇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是:施虐和受虐的配對。說的就是那些曾經被暴力對待過的孩子,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他們抓住了機會,就會從受虐者的身份轉變成施虐者,一暴還一暴。

北大副教授徐凱文曾提過國外一項調查:有過受虐經歷的人,他們會不會虐待自己的孩子。結果現實,有過虐待經歷的人,其中大約有1/3的人會虐待自己家的孩子,1/3的人會停止虐待,還有1/3的人一定會繼續被虐待。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專家解釋,兒童的成長與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家庭成員中,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如果家長從小就只會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其實也就是在其心中種下了「暴力」、「以暴製暴」的種子,等到種子慢慢成熟發育,也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左右,他們的力量開始慢慢變得強大,便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周圍人。

一暴還一暴,冤冤相「暴」何時了!

二、性格存在各種缺陷

1、性格孤僻。長期在打罵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時常感覺到自己的自卑心受到傷害,所以會因此變得壓抑、孤僻,不願與別人有過多的交流,別人更加無從得知他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對未來人際交往關係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脾氣暴躁。家長經常試圖用暴力來鎮壓孩子,會在無形中教會他們「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導致他們長大之後在處理問題時,也習慣性用暴力來解決。脾氣暴躁,一點就燃,將來融入社會時是要吃不少虧的。

3、自卑懦弱。這一類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暴力時,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往往會表現得溫順容忍,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少吃一點苦頭,久而久之,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自卑懦弱,遇事就慫,個人發展空間不大。

4、悲觀厭世。孩子其實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有時候比大人還要注重面子,如果父母動輒就打罵,無疑是在摧毀其自尊心,他們感受不到尊重,會表現得十分消極悲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自殺的念頭。

三、沒有辦法建立親密關係

陳喬恩之前在某真人秀節目中談起自己的經歷,她說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說話,怕她會打我。在整個過程中,她提起媽媽就顯得高度緊張,說到媽媽會打她時,還會警惕地回頭看看,確認媽媽是否存在。

或許是因為童年這段不愉快的經歷,所以她不知如何跟媽媽相處,在節目中母子倆單獨相處時,常常就是互相沉默,自己玩自己的,根本沒有辦法親密。

親子關係的質量,決定孩子未來親密關係的質量。而這裡的親密關係不光指親情,還包括了友情和愛情。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親密關係障礙」。指的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接收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從父母那收穫到的是語言暴力、冷暴力以及肢體暴力,所以就會失去安全感。

等到長大之後,他們雖然也會交朋友、談戀愛,可總感覺跟人相處時有距離,就像隔著一層透明的玻璃,明明可以看見對方,卻無法穿透那層玻璃,沒有辦法做到真正放下芥蒂,敞開心交往。

請父母記住,教育不是一場「以大壓小」的情緒對抗,也不是一場家長權威的釋放,而是需要父母耐心引導,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lyj)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