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感覺心悸氣短又乏力,累的話都不想說?可能是要補宗氣了!

悅讀中醫

隻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導讀

喻昌在《醫門法律》中說:「身形之中,有營氣、有衛氣、有宗氣、有臟腑之氣、有經絡之氣,各為區分。其所以統攝營衛、臟腑、經絡,而令充周無間,環流不息,通體節節皆靈者,全賴胸中大氣,為之主持。」可見大氣(大氣即宗氣)在人的病理生理中的重要性。

今天的文章中,道少齋主人毛以林通過一案告訴我們,要是總覺得身上特別乏力氣短甚至心悸的朋友,不要忘記補宗氣!

大氣即宗氣,宗氣下陷或不足之辨證要點,總在心悸與氣短二症同現,再以氣虛之常見症為佐證。苟能把握其辨證要點,諸多疑難雜症治療可以效如桴鼓。

外感後周身乏力不能起案

陳某,男,51歲。門診病歷。

2014年8月29日首診:以車推入診室就診,視其焦慮且恐懼。訴10餘日前,因「感冒」入住我市某醫院,治療10餘日,病未減輕,癥狀日重。現感心悸,氣短,上下氣不相續接,懶言,周身乏力,不能自行站立行走,汗出,畏風,喜溫飲,惡於聞聲,納差,二便可。舌淡紅,苔薄黃膩,脈沉細。

西醫診斷:焦慮症。

中醫診斷:虛勞。

病機:宗氣下陷,膽氣虧虛。

治法:升補宗氣,益膽安神。

方葯:升陷湯合桂枝加龍牡東加減。

黃芪20g,白參10g,升麻3g,柴胡5g,桔梗10g,桂枝10g,白芍10g,生薑3片,大棗10枚,石菖蒲10g,鬱金10g,生龍骨(先煎)30g,生牡蠣(先煎)30g,炙甘草10g。3劑。

辨證思路詳解

患者雖系外感發病,經治10日後,目前已無表證,感心悸,氣短,上下氣不相續接,懶言,周身乏力,不能自行站立行走,為一派氣虧之證。喻昌曰:「五臟六腑,大經小絡,晝夜循環不息,必賴胸中大氣斡旋其間。大氣一衰,則出入廢,升降息,神機化滅,氣立孤危矣。」宗氣即大氣,司呼吸以貫心脈,其虛當氣短、心悸皆見。從本案看,心悸,氣短,上下氣不相續接,更兼周身無力,不能站立行走,脈沉細,宗氣下陷一證已明。喻昌在《醫門法律》中說:「身形之中,有營氣、有衛氣、有宗氣、有臟腑之氣、有經絡之氣,各為區分。其所以績攝營衛、臟腑、經絡,而令充周無間,環流不息,通體節節皆靈者,全賴胸中大氣,為之主持。」宗氣虛,膽氣亦不足,故見焦慮、惡聲;宗氣虛,營衛之氣亦不和,故見汗出惡風。其治當以升宗氣、益膽氣、和營衛之氣為原則組方。方以升陷湯升補宗氣,桂枝湯調和營衛,更以石菖蒲、鬱金、生龍牡伍芪、參補益膽氣,安神定志。

2014年9月1日二診:病情大為好轉,與首診判若兩人,自行步入診室。訴服上方後氣短、心悸、周身乏力明顯緩解,汗出已止,仍畏冷,恐懼。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弦。

黃芪30g,白參5g,桔梗10g,升麻3g,柴胡5g,製附片(先煎)5g,石菖蒲10g,遠志10g,生龍骨(先煎)30g,生牡蠣(先煎)30g,陳皮1Og,鬱金1Og,茯神30g。10劑。

辨治思路詳解:

氣短、心悸、周身乏力明顯緩解,說明葯已中病機,仍恐懼,說明仍然存在心膽之氣虧虛,神志不寧,故方以升陷湯升補宗氣,合安神定志丸益心氣安神;苔白膩,為夾有痰濁之象,加陳皮、鬱金以化痰;汗出已止,去桂枝湯;畏冷為陽不足之象,加附片以溫陽。

2014年9月10日三診:癥狀明顯緩解,已無畏冷、恐懼。仍氣短,腹脹。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弱。

黃芪30g,白參5g,升麻5g,柴胡5g,遠志6g,神曲10g,石菖蒲10g,砂仁6g,厚樸10g,滑石30g,甘草10g。7劑。

辨治思路詳解:

腹脹,苔黃膩,結合脈象,為濕阻於中,其病機根本仍在氣虛,故仍以黃芪、白參、升麻、柴胡益氣升補,神曲、砂仁、厚樸、滑石、甘草化濕理氣除脹,佐以遠志、石菖蒲安神定志。

2014年9月18日四診:仍有輕度畏冷,偶感氣短,胃脘痞滿,大便乾結。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黃芪30g,白參5g,升麻5g,柴胡5g,陳皮10g,當歸15g,茯苓30g,白朮10g,製附片(先煎)5g,生龍骨(先煎)30g,生牡蠣(先煎)30g,桔梗10g,炙甘草10g。5劑。

辨治思路詳解:

氣短,胃脘痞滿,脈沉細,為中氣虧虛之象,故方以補中益氣湯,升補中氣,加桔梗提中氣入上焦以補宗氣;畏冷,佐入附片溫陽氣;伍以龍、牡安心神。

2014年9月22日五診:上症緩解,訴多年來足底發熱,脊背脹,叩擊則舒,入冬畏冷,四肢不溫。舌淡紅,苔薄白。

知母3g,黃柏6g,熟地黃15g,山茱萸10g,山藥10g,鹿角霜159,菟絲子10g,當歸10g,丹參10g,肉桂(沖服)1g,懷牛膝15g。7劑。

辨治思路詳解:

經雲:「足少陰之脈……邪(斜)走足心……是主腎所生病者……脊、股內後廉痛……足下熱而痛。」足底熱多為腎陰虧虛.背為陽,為督脈循行之部位,督脈兩絡於腎,結合冬天畏冷,四肢不溫,則脊背脹為腎督陽氣虧虛,經脈不暢。綜合分析,患者當為腎督陰陽兩虛,治當陰陽兩補。故方以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懷牛膝補腎陰,鹿角霜、菟絲子溫腎陽;佐以小劑量知、柏瀉腎火,肉桂引火歸原;奇經之治,當以通補,伍以當歸、丹參通督脈。如此則標本同治,面面俱到。

2014年10月9日因感冒就診,雲服上方後足底熱除,諸症緩解。

好 · 書 · 推 · 薦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步入中醫之門6——疑難病證辨治思路詳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毛以林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