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百多年來飽經滄桑的章源橋,多少贛州人認識?

走進贛州市崇義縣聶都鄉,遠遠的你可以看到橫跨在聶都河上一座高大雄偉的三孔石拱橋,這就是聞名一方的章江源頭第一橋——章源橋。

該橋是歷史上楚粵古驛道上的一座通道要橋,被列入江西贛南地區最具特色的六大古橋之一。

章源橋位於崇義縣聶都鄉聶都村東部夫人廟旁,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呈東北向西南橫跨聶都河,是贛江章水源頭上第一座三拱石拱橋。該橋長35.2米,寬4.3米,高5.4米,面積151平方米。河中兩金剛分水墩上各置一長0.9米、寬0.3的米鎮水獸。橋面兩側分列28根雕花石柱,柱間鑲以欄板,雕刻技法精巧,花草、動物圖案各異。中拱內條石上楷書陰刻“乾隆十四年羅若聖首事監造”。

該橋橋頭原有一副石碑橋聯,聯曰:“路通楚粵行人笑,橋架章源舟子羞”。惜“破四舊”時被砸毀。說起這幅對聯,還蘊藏有一段不平常的來歷。

早在乾隆年間,聶都居住有吳、羅、周、張、黃五大旺族。當時,五大家族族長聚集在一起商議,欲在章水發源的聶都河上重建一座石拱橋。其實,據歷史記載,在建這座章源橋之前,這裡本來早有一座單拱石拱橋,因河水水勢浩大,汛期時河水經常漫過橋面,以致過往的行人行走困難甚至時有落水事件發生。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保障百姓的行走安全,於是,聶都五大姓氏(即吳、羅、周、張、黃)聚在一起商議:拆除老橋,重建一座新的三拱石拱橋,造福於聶都人民。

章源橋見證的是古聶都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的是勤勞樸實的古聶都人民和諧共處、淳樸無私、博大的胸懷,更體現著這座最早載入江西古老村鎮的情調、韻味,或者說是文化。儘管一個地方,一座建築物被說成一段文化的歷史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但古樸的章源橋足可以凸顯一段恆定的歷史,那就是章水發脈於聶都。

章源橋二百多年來飽經滄桑,曾經歷了四次保護性搶修。當地政府一直在致力於文物古跡保護工作。一個多世紀以來,由於年久失修,加之2009年聶都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章源橋遭受重大衝擊,一個橋孔被洪水衝毀,後得到修繕。

(文章來源:方志江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