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沒了麥克阿瑟,日本鬼子應該還能多活幾天

雖然美國早在1902年日俄戰爭開始以前就已經把日本作為假想敵國,早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已經在陸海軍之間達成了把日本打“跪下”(ON KNEE)的策略,在以後的20年中再三完善對日作戰計劃,但在美國外交上明顯可以看出一個比較遲鈍的時期。

美國從來沒有承認過偽滿,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美國也一直在支持中國國民政府,但並沒有采取對日的強硬製裁措施,直到1939年7月26日,美國在事先未與日本商議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布《日美通商航海條約》到期後不再與日本續約,這才算最後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告訴日本人美國的真實態度。

這個外交遲緩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有一個“先歐後亞”的戰略優先順序,也就是先擊敗德國納粹之後再攻擊日本,這個順序使得當時的美國人試圖在亞太地區維持不直接和日本交戰,甚至不刺激日本的政策,直到日本人愚蠢地入侵法屬印度支那(現在的越南),這才把美國人逼得無法維持鴕鳥政策。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這種“先歐後亞”的戰略優先順序並不是在參戰之後再決定的,而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制定了下來的既定方針。

1938年納粹德國通過“慕尼黑協定”得到了蘇德台地區,雖然英國的張伯倫首相在回到倫敦後宣布他爭取到了“一代人的和平”,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在自我安慰,希特勒進攻中歐已成定勢,歐戰只是時間問題。

張伯倫宣布他得到了“一代人的和平”,雖然他自己都不相信

當時的日本還沒有開始公開威脅英美,雖然美國一直想收拾日本,但還不是刻不容緩的地步。美國可能會同時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進行兩洋作戰,這是在慕尼黑協定之後美國軍方就已經確認了的前景。

這樣就出來了兩洋的次序問題:是同時開始作戰還是定一個先後次序。

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免在兩條戰線作戰,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先集中投入到一條戰線爭取勝利,然後再考慮第二條戰線,這是兵家常識,所以美國定下來了在兩洋作戰中先歐洲後亞洲,先大西洋後太平洋的順序,其決定的來由是這樣的:

首先當然因為美國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家。

美國統治集團,也就是主流社會的根是在英國,而美國社會的根是在歐洲,那時候白人之外的非洲人以及亞洲人後裔在美國社會還沒有發言權,這樣美國民眾的注意力當然也在歐洲。相比起那些很陌生的地名,比如“馬來”和“巴布亞”什麽的,當然是聽熟了的“布魯塞爾”和“巴黎”更為耳熟。那是他們的故鄉,“拯救歐洲老家”的口號要比“拯救人所不知道的亞洲”要有說服力多了。

其次,這也是陸軍的要求。

大西洋戰場作戰的主力是陸軍,德國幾乎沒有海軍,這樣美國海軍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海軍的戰場在太平洋,因為日本帝國有強大的海軍。但當時所有國家都是陸軍壓海軍一頭,美國也沒有例外,陸軍也是老大,所謂作戰先後順序就是指的人員和物資運用的優先權,陸軍是老大就決定了陸軍有優先權,這樣也就決定作戰優先順序只能先歐後亞。

馬歇爾(右)和艾森豪威爾,這兩位可是歐洲中心主義者,彩虹計劃就是馬歇爾主持制定的

所以從1939年春天開始,已經制定了對日作戰橙色計劃的現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前身的“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又開始了討論新的應對變化著的世界局勢的作戰計劃,為了和以前的彩色計劃相區別,這次叫彩虹(rainbow)計劃。

彩虹計劃總共有五個。

彩虹1號計劃:假設美國沒有什麽盟國,也不擔負什麽責任,只是為了堅持門羅主義而動員美國各軍種聯合起來保衛南緯10度線以北的西半球,保衛美國、保衛美國的財產和通商線。美國人把阿留申群島、夏威夷以及巴拿馬運河稱為在太平洋地區必須死守的戰略三角形,美國在這個戰略三角形的後方采取守勢,等待對日進攻時機的到來。

彩虹2號計劃:美國有法國和英國做盟國,而且美國軍隊只需在有限程度上參加歐洲大陸和大西洋的作戰,這樣美國就能立即在太平洋上采取攻勢,擊敗日本保衛美國利益,這裡的“美國利益”主要是指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

彩虹3號計劃:美國像彩虹1號一樣的沒有盟國,但美國能夠確保西半球安全,這樣可以盡早從夏威夷向西太平洋投放作戰兵力。

彩虹4號計劃:美國還是沒有主要盟國,而且要使用兵力來保衛整個西半球,使用陸軍保衛南美,使用海軍在東大西洋進行陸海聯合作戰。這樣就像彩虹1號計劃一樣,在太平洋方向只能采取防守態勢,直到大西洋局勢容許抽調海軍力量之後才能在太平洋開始進攻。

彩虹5號計劃:美國有法國英國作為盟國共同行動,但還是像彩虹1號計劃那樣先把軍力投放到東大西洋,非洲以及歐洲大陸,和盟國一起打敗德國以及意大利。此時在太平洋上采取守勢,到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之後再開始對日本的進攻。

彩虹計劃的5個方案的1、4、5方案中歐洲的優先權都在亞洲之上,2、3方案優先考慮了太平洋戰場。彩虹1號計劃是最基本的彩虹計劃,美國要防衛從巴西到格陵蘭的西半球以及太平洋上的中途島,確立可以執行其他方案的必要條件。2號和3號準備在西太平洋上盡快采取進攻態勢,2號有英法做盟國而3號則沒有,4號假設英法中立來保衛西半球,1號和4號計劃中美國都不向歐洲直接派兵。

最後二戰的實際和彩虹5號的設想最相像:美國有英法作為盟國。而且5號計劃中設想美國立即跨越大西洋向歐洲和非洲投放兵力也暗示了美國人基於美國社會構成的基本戰略概念:在和軸心國的戰爭中,美國需要盡可能早地擊敗德國。

但二戰的實際和彩虹5號計劃也有很大不同,美國在直接支援歐洲戰場的同時也在太平洋做了大動作,並沒有等到擊敗納粹德國之後才對日作戰。這是因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陸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當時的美國陸軍最長老,對美國陸軍影響力太大,美國陸軍無法不聽從麥克阿瑟的請求。1951年6月,威斯康星州選出的參議員亞歷山大·威利(Alexander Wiley)在美國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對國防部長馬歇爾五星上將就毫不客氣地吼過:“你還是上校他就是陸軍參謀長了,而你居然敢說像他這樣的人無權向你們華盛頓的高官們提意見和建議?”,只能給他和太平洋艦隊人員和物資以供他打回菲律賓去。

 

如果不是這位同學急著要趕回菲律賓去,估計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還會更加拖拉磨蹭

可以猜想,如果不是麥克阿瑟的話,美國在太平洋戰區的動作還可能會進一步延緩,日本軍閥可能還能多活幾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