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相隔十餘年的擁抱

在一起母親告女兒的贍養糾紛案中,我是二審主審法官。除少量贍養費外,母親請求法院判決女兒在每年節日帶上外孫探望自己。女兒稱自己沒有收入,和母親矛盾很大,不適合頻繁探望。一審法院判決後,母親提出上訴。

庭審當天,女兒本人並沒有到場。母親是個50後,利落乾淨,聲音不大,將自己的不易和苦水娓娓道來。女兒是個80後,在一審的書面答辯意見中稱由於母親的各種過激行為,自己的婚姻和事業都出現了重大危機,精神恍惚抑鬱,甚至數次有過自殺的念頭。

在閱卷和審理中,我發現母女矛盾的根源,主要在於兩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思維方式和關係界限模式。如果隻按照一般案件正常審結,雙方的關係難以得到真正的改善。在庭審結束後,我向母親一方提議用第三方情感疏導介入的方式,讓雙方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母親擔心地問:“女兒本人能來麽?我這次上訴不為別的,就想再見她一面,她不願意見我,可能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了。”

情感疏導當天,女兒在法官和律師的誠懇勸說下,來到了法院。可能由於雙方好久沒見,見面時開始氣氛並不太融洽。“媽。”女兒的嘴不易察覺地動了一下。“女兒都主動叫媽了,您還沒答應呢!”看見母親沒有動靜,我試圖打破沉默。母親臉上的神情似乎很複雜,用自己都聽不見的聲音說了聲“噯”。

就這樣,在心理谘詢師、法官的帶動下,雙方慢慢開始打開了話匣子。果不出所料,原生家庭共生關係的掙脫與控制問題,是母女乃至兩個家庭一系列爭端的根源。母女二人像極了冬天裡的兩隻刺蝟,抱團取暖的同時,卻扎傷了對方。慢慢地,母親開始不再一味指責。她沒想到,在女兒小時候,自己所做的一件小事,卻成為了後來女兒拒絕與母親溝通的起點。女兒目光看著別處,聽母親講到自己的童年的糗事時,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

談話進行了三個多小時。最終,在心理谘詢師的倡議下,雙方當場“約法三章”。在談話尾聲,我問母親有多長時間沒有抱過女兒了。“十幾年了吧,小時候可能抱過。”母親停頓了一下,歎口氣。這時,女兒主動向母親伸開了雙臂,母親見狀愣了一下,忙迎了過去。二人緊緊相擁、熱淚盈眶。

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母親後來在電話中向法院和社會工作者表示了感謝,但也委婉表露了對女兒能否履約的擔心。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在本案二審判決書中寫道:“為修複家庭關係,本院引入第三方情感疏導機制。經過一系列工作,雙方進行了深入溝通,開始嘗試傾聽對方的需求並從對方角度進行思考。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雙方以本次訴訟及情感疏導作為關係的新起點,為持續改善雙方關係作出新的努力。”

家庭和諧穩定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民族繁榮的基石。在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修複家庭關係是家事審判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長期審理家事案件的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六庭的法官們,在剛性的法律程序中融入柔性司法,在嚴格的程序公正中注入人文關懷,讓改革有實效,讓審判有溫度。

(來源:中國法院網 作者:石磊)

編輯:邵倩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