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股票,普通投資者該不該參與?

科創板於7月22日正式開市交易,預計首批有25家上市公司,從發行市盈率來看,除了中國通號之外,其他的24家股票市盈率皆超過以往的上限23倍,市盈率最高的是中微公司,達到170.75倍。

這25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9倍,動輒30倍、40倍,估值無疑是比較高的了。

以史為鑒,科創板與創業板有類似的特徵,都帶有科技的“光環”,但是,科創板的上市標準更低,允許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當初阿里、騰訊、京東等這類處於創業階段的互聯網公司,未滿足盈利條件,所以,他們就去美國上市了。A股痛失互聯網巨頭,讓管理層意識到國內股市存在的缺陷,盈利門檻是一方面,單一股權結構也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意識問題,不過,堅定搞科創板,其實反映了意識有了改變,更看重科技創新領域,而不是以往倡導的傳統周期業。

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在40-83倍範圍內,與科創板首批企業市盈率差不多,上市首日的表現應該有相似的地方。創業板首日平均漲幅106%,接下來5日、20日、120日則表現平穩,幾乎是一日到位,科創板首日的表現會不會也是一日到位呢?我們拭目以待!此外,關於發行市盈率較高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定價了,

能給這麽高的市盈,說明投資者希望打開估值的空間,畢竟這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

既然提到市盈率,那就稍微稍微對估值展開來講。市盈率是相對估值法,適合盈利穩定、周期性弱的企業,用在科技企業,不是那麽地恰當。科技企業重點是看科研水準,蘋果公司能引領手機市場那麽多年,從其每年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就可以看出蘋果公司注重科技創新的能力。但是,科技領域的技術更新換代很快,只要企業沒跟上,再大的巨頭也會倒下,比如相機智能化,把柯達乾掉了,再比如鍵盤手機到智能手機的換代升級,把諾基亞乾掉了。

科技研發能力是國內的薄弱環節,從“世界代工廠”到“科技創新”,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與服務,前期的大量投入是必須的,但是一開始就要求盈利,就會把有潛力的科技公司置之門外,這或許是科創板存在的意義。因此,從研發投入、科技人員學歷與數量、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來綜合考慮科創板的公司估值,顯得更加合理。

創業板的首批上市公司,在十年內,區間最大漲幅基本都達到10倍以上。

同理,把周期拉長,科創板首批企業,是監管層精挑細選出來的,才能拔得頭籌,未來的股價增長空間難道會小嗎?當然啦,科創板股票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並且可以融券賣出,可以想象,短線資金廝殺會有多激烈!如果是中小投資者,我就不建議參與前期的資金博弈,靜觀其變,因為科創板有參與門檻,能玩的資金,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財力,而且短線的遊資和大戶這類活躍資金,也會到“新場子”搏殺一番。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