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艾灸的常用部位

文章導讀

中醫講究的是艾灸,理療,針灸,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方法,但是在平時需要注意,小孩子在做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常用的部位,還有是有些部位不能隨便亂動,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兒童艾灸的常用部位和常見的穴位類型。

艾灸穴位順序

「藥王」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記載著:艾灸應當遵循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向上後下的原則。

那人體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陰陽的呢?

作為農耕大國,古代先民一般都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醫將背部、上身歸之於陽,腹部、下身歸之於陰。在陰陽學說中,頭為陽、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所以,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施行灸療的順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後灸下部

先灸背部,後灸腹部

先灸頭身,後灸四肢

先灸左側,後灸右側

在日常保健艾灸時,按照以上方法艾灸,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當然,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很多病症調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緩解癥狀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點穴位等。

艾灸最佳時間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

按照具體時間來分便是:

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藉助這個時間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別是針對陽虛、氣虛質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溫,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當然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症,艾灸的時間也不一樣,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點灸,養腎在下午5-7點灸,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