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張表,看懂五行與天地人身的對應

我在喜馬拉雅《黃帝內經》中講過陰陽如果不正常就會引起相應的疾病。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話,比如“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這對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些都是陰陽的基本法則,那麽五行有沒有一些基本法則呢?黃帝替我們提問了:

“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髒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裡,其信然乎?”

黃帝問:我聽說上古時代的聖人,研究人體形態,分別藏腑陰陽,審察經脈終始,聯通十二經脈陰陽相合。“會同六合”的“六合”就是十二經按照陰陽相合的法則組成六對。這些經脈各自按照它們的循行路線在運行。

穴位所發的部位,各有名稱;肌肉和骨骼相連屬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點。這句的“谿谷”本來是指溪流、河谷,這裡指肌肉縫隙,其中大塊肌肉連接的縫隙為“谷”,小塊肌肉鏈接的縫隙為“溪”。

十二經脈的分部也就是皮部,有的順著運行,有的逆著運行,各自都有自己的條理;四時陰陽的變化,也有它的規律;外在環境與人體內部,都是表裡一一對應的。這些說法都是確實的嗎?

聽了黃帝的提問,岐伯做了詳細的回答。岐伯的回答從五行出發,分為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講天地萬物和人體的一一對應。我們先看對東方的論述: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岐伯回答說:東方生風,因為東方五行屬木,對應春天,春天陽氣上升,氣候溫暖,所以春天多刮暖風,暖風滋養樹木,樹木之氣能生酸味,酸味能滋養肝髒,肝血又能夠滋養筋脈,筋又可以養心,因為肝屬於木,心屬於火,木生火,所以筋生心。肝氣向上通於眼睛,肝開竅於眼睛。

“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這六句只有東方有,其他四方都沒有,一般認為是衍文,也就是多餘的話。我認為不能簡單這麽看,這是以東方為五方之首,由東方統領其他四方,好比《周易》說的八卦是從東方開始:“帝出乎震”,“帝”就是這裡的“神”,震就是東方。神氣在天上是玄妙的,在人成為了道,在大地成為變化。地上的變化生成五味,人體的道產生智慧,天上的玄妙產生了神。接下來說“神”: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神在天為五氣中的風,在地是五行裡的木,在人體是筋,在五藏是肝,在五色是蒼色就是青色,在五音是角音,在五聲是呼喊,在運動是握拳,在七竅是眼睛,在五味是酸味,在情志是怒。怒會傷到肝,悲傷能夠抑製怒;風會傷到筋,但是燥能夠抑製風;酸味過多會傷到筋,但是辣味能夠抑製酸味。

下面接著講了南方、中央、西方、北方,體例是一樣的。如: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南方生熱,南方對應夏天,陽氣盛而且熱,熱能夠使火氣旺盛,火氣能生苦味,苦味又能夠養心,心能夠生血,血充足就能夠養脾,心氣與舌相互關聯,心開竅於舌。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按照五行把天地人的對應關係一一列出來,這樣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有的我在《金匱真言論》中已經說過了,這裡按照這一篇的次序列出來,便於大家複習:

按照五方、五行的次序,東方為木、南方為火、中央為土、西方為金、北方為水,對應的五髒分別為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味分別是酸、苦、甘、辛、鹹,就是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鹹生腎;對應的五體、五竅就是肝生筋、肝主目,心生血、心主舌,脾生肉、脾主口,肺生皮毛、肺主鼻,腎生骨髓、腎主耳;對應的五色分別是青、赤、黃、白、黑;對應的五音分別是角、徵、宮、商、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