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麥粒灸治療足跟痛,簡單快捷有效!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常見於跟骨骨質增生、跟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墊炎、跟腱炎等,常伴有跟骨結節部骨質增生,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跟痛症屬中醫學「筋傷」、「骨痹」等範疇,其病機多為肝腎虛損,筋骨衰退,與腎密切相關。從經脈循行路線來看,足跟是足少陰腎經的循行部位。

《靈樞·經脈》雲:「是主腎所生病者……足下熱而痛。

朱丹溪亦認為跟痛症多因「腎虧精血不足」所致。

張璐在《張氏醫通》中闡述:「腎臟陰虛者,則足脛時熱而足跟痛」,「陽虛者,則不能久立而足跟痛」。

故中醫治療此病多從「腎虛」論治。


臨床資料

某院收治65例足跟痛患者,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齡30~85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3個月以下者36例,3~6個月者20例,6個月以上者9例。所有患者均通過X線檢查,排除結核、骨折、腫瘤等跟骨骨性病變。


治療方法

取穴:太溪、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側臥位,健側在上,患側在下。在患側太溪、阿是穴塗少許凡士林,用麥粒大小艾炷直接置其上,以線香點燃,艾柱燃至患者感覺到灼熱時以鑷子移除艾炷,每穴連續灸5壯。每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治療結果

痊癒: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正常,行走、跑步均無疼痛;

有效:疼痛基本消失,不影響行走功能,但有時起步時仍有輕度不適,稍行走後即活動自如;

無效:疼痛如常,癥狀無明顯改善。


【治療結果】

65例中,痊癒42例,佔64.6%;有效20例,佔30.8%;無效3例,佔4.6%。總有效率為95.4%。



太溪為足少陰經的原穴,故取太溪穴以補益腎精,濡養筋骨。

跟痛症者以肥胖者居多,系痰濕阻絡、氣血運行失暢所致,艾灸可氣溫而血行,使血脈和利,筋肉滋榮。故足跟疼痛取阿是穴灸之,起直達病所之效。

兩穴合用,共奏補益腎精、強壯筋骨、溫經通絡、活血祛寒、化痰除濕之功效。

因本病與勞損關係密切,故在急性期間應注意適當休息,避免多走及久站,控制劇烈運動,同時應減輕負重。癥狀緩解後,可逐漸進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縮鍛煉,以增強足底部肌肉的肌力。建議患者穿比較寬軟的鞋子並堅持溫水浴足,如是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