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字之差:胃腸寧、腸胃寧、腸炎寧、胃炎寧之間有哪些區別?

胃腸道不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服用藥物,以達到治療或緩解作用,然而當我們去藥店買的時候卻發現,有各種相似的藥品,比如胃腸寧片(顆粒)、腸胃寧片(膠囊)、腸炎寧片(丸、糖漿、口服液)、胃炎寧顆粒等等,這些藥品字面相似,作用又是否一樣呢?應該如何選擇?

四種藥物的組成功效

1、胃腸寧片(顆粒)

成份:布渣葉、辣蓼、番石榴葉、火炭母、功勞木。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健胃止瀉。用於泄瀉及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布渣葉清熱消滯、利濕退黃。辣蓼解毒、祛濕、散瘀、止血。番石榴葉燥濕健脾、清熱解毒。火炭母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功勞木清熱、燥濕、解毒。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健胃止瀉之功效。

用藥禁忌:孕婦禁用。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2、腸胃寧片(膠囊)

成份:黨參、黃芪、補骨脂、赤石脂、砂仁、白芍、延胡索、當歸、薑炭、罌粟殼、白朮、木香、葛根、防風、兒茶、炙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不調、五更泄瀉、時帶黏液,伴腹脹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墜脹。

方解:黨參、黃芪、白朮、木香、砂仁、補骨脂補氣醒脾,益腎。白芍、延胡索、當歸、薑炭、防風溫中止痛,祛風勝濕。赤石脂、罌粟殼澀腸收斂。葛根、兒茶清熱生津。炙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健脾止瀉,溫中止痛之功效。

用藥禁忌:兒童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本品含罌粟殼不宜長期服用。

3、腸炎寧片(丸、糖漿、口服液)

成份:地錦草、黃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樹葉。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行氣。用於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泄瀉、腹痛腹脹;急慢性胃腸炎、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方解:黃毛耳草性平味苦,有清熱祛濕止瀉之功,為君葯。地錦草、楓樹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以加強君葯清熱祛濕止瀉之功,為臣葯。樟樹根祛風止痛,香薷祛濕和中,為佐葯。全方配伍,共收清熱利濕,行氣之功。

用藥禁忌:孕婦忌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胃炎寧顆粒

成份:檀香、肉桂、甘草(蜜炙)、薏苡仁(炒)、木香(煨)、赤小豆、山楂、細辛、雞內金、烏梅。

功能主治:溫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濁,消導化食。用於傷食濕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噁心及消化不良。

方解:薏苡仁、木香、赤小豆健脾滲濕,利水消腫。山楂、雞內金健胃消食;檀香、肉桂、細辛溫脾胃。烏梅酸澀收斂,甘草調和諸葯。

用藥禁忌:孕婦忌服。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竇炎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

1、相同點

胃腸寧、腸胃寧、腸炎寧和胃炎寧都能健脾胃、祛濕、止瀉等,且都是非處方葯。

2、不同點

胃腸寧片(顆粒):具有清熱燥濕之力,還能止瀉,用於急性胃腸炎。

腸胃寧片(膠囊):成份較多,補氣、健脾還溫腎,脾胃腎同調,照顧得較全面。

腸炎寧片(丸、糖漿、口服液):清熱利濕作用較強,還能行氣,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等。

胃炎寧顆粒:溫脾和胃,芳香化濁,還能消食。溫裡葯和健脾祛濕葯同用,用於傷食濕重引起的胃脘痛等症。

總而言之,儘管這些藥品字面上相似,但它的適應癥狀卻是不同的,購買時應看清說明書上內容或顧問藥師,以防用錯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