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這4種方法教育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變得更優秀

小靜的兒子一直由家裡的老人代為照顧,最近她發現兒子脾氣越來越大,開始她還很奇怪,為什麼自己兒子變成這樣,直到看到老人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她馬上就想明白了。很多時候,老人的過度溺愛只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驕縱,越來越無所畏懼,這樣放任下去,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因此家長需要從小就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則,不過在制定規矩時,家長要做到這幾點,孩子才會遵守規矩。

1.獎勵與教育並存

家長如果隻對孩子進行批評也是不行的,孩子也需要多鼓勵,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們才願意遵守家長為他們定下的規矩。這裡給家長舉個例子,很多小孩子,剛學會走路時,總是撒嬌要家長抱著他們,不抱就在地上打滾,但這樣對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面對這個情況,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設立規矩,如果他們願意自己好好走路,就可以送他們一雙新的、舒適的兒童運動鞋,相信在獎勵的激勵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主動遵守家長設立的規矩的。

2.足夠耐心

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制定完規則後,就馬上要求孩子立即執行,不給他們緩衝的時間,如果做錯就立即責罵。這種錯誤的做法,只會導致兩種結果的發生:第一種是孩子產生叛逆心理,跟家長對著乾;第二種是孩子會出現恐懼害怕的心理。無論是哪種結果,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3.家長先落實

無論家長給孩子定了什麼樣的規矩,自己都應該以身作則,只有這樣孩子才更願意去遵守制定的規則。如果家長都無法起到帶頭作用,那麼孩子就會對所要制定的規則產生抗拒心理,不利於他們未來的成長。

4.與長輩達成一致

在給孩子定規矩前,家長應該先找家裡的長輩達成一致觀念。因為長輩普遍都比較溺愛孩子,如果家長事先未與長輩達成一致,很容易導致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老人出面橫加阻攔,不僅會影響家長的教育效果,還不利於自己家庭的和諧。因此,提前與長輩達成一致是很重要的,這樣方便家長之後更好的讓孩子執行給他們定下的規矩。

不要讓溺愛害了孩子,有些規矩一定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