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女皇”出走KPCB,矽谷傳奇VC跌下神壇

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是科技創投史上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之一,也曾是全球領先的VC之一。它素有“矽谷傳奇”之稱,其對亞馬遜和谷歌的早期投資更是廣為傳頌。

然而,這家有著40多年歷史的風投機構由於人事動蕩、性侵醜聞等問題,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近日,在KPCB供職8年的“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被曝離職,創辦自己的新風投公司。

彭博社消息稱,與米克爾一起離職的還有三名KPCB合夥人,包括穆德·羅格哈尼(Mood Rowghani)、諾亞·克諾夫(Noah Knauf)和朱莉葉·迪鮑比尼(Juliet de Baubigny)。

他們新的風投公司計劃於2019年成立,並展開獨立融資。目前,米克爾並未透露融資的規模,只是強調新公司將專注於投資中後期的創業公司,並且更加聚焦於全球範圍內的機會。

毫無疑問,米克爾的離職對於KPCB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Recode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三人集體出走或與KPCB合夥人之間的矛盾有關。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KPCB內部,存在著“早期投資團隊”和“後期投資團隊”兩方,米克爾所在的 “早期投資團隊”支持美國初創企業,但它們有時沒有成形的產品;“後期投資團隊”能夠與主權財富基金競爭,為全球各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提供投資。雖然雙方同享KPCB這個投資品牌,但一起共事的時間非常少,團隊文化差異極大。

事實上,不僅是合夥人形同陌路,KPCB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在中國市場還遇“水土不服”。近年來,其更是少有顯著成功案例,曾經的明星VC機構已經風光不再。

“矽谷傳奇”優勢不再

上世紀70年代,風險投資還是傳統的投資方式:投行裡的投資人花大量時間做分析,然後決定是否要出資。一旦出資,數額巨大,但不會參與項目後期的管理。

但在托馬斯·帕金斯(Thomas Perkins)看來,投資人不應該只看利益,重點應該是投後引導和管理。當帕金斯把這一想法跟朋友說起後,朋友向他極力推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中“天才八叛逆”的一員——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這個人跟你一樣,想做一樣的事情。”

朋友的撮合下,兩個人相談甚歡,隨即決定成立一家投資公司。

1972年,KPCB就這樣誕生了。創辦之初,KPCB是有錢沒地方花的狀態,找不到項目,找到的幾個投資都失敗了。最後,帕金斯和尤金成立了一家電腦公司——Tandem,只能先投資自己的企業。

20世紀80年代,KPCB又吸納了約翰·杜爾(John Doerr)和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兩位明星投資人成為公司的合夥人。其中,杜爾在消費網絡領域所向無敵,後來還被稱作“創投教父”;而科斯拉則在電信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成績斐然。

之後的20年時間裡,KPCB逐漸成長為了全球最大、最具實力的風投機構之一。在杜爾的帶領下,KPCB幾乎包攬了如今互聯網界的頂級企業,比如:亞馬遜、谷歌、網景和美國在線。

KPCB著名投資案例(圖片來源:網絡)

公開資料顯示,1994年,1996年和1999年,KPCB通過對Juniper Networks、亞馬遜和谷歌的投資回購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投資回報率分別是32倍、17倍和6倍。

KPCB也因此譽滿全球。後來,甚至一家企業如果能獲得KPCB的投資,就可能被標榜為“未來之星”,能獲得更多超過資金本身的資源。

如今的KPCB雖然仍管理著大量資金,杜爾也將大把資金揮灑在技術領域和政界,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新一輪的科技大潮中表現平平,已經逐漸喪失了優勢。

近些年,KPCB錯過了許多在日後引領互聯網風潮的企業的早期投資機會,如Facebook、Twitter、Zynga、LinkedIn和Groupon等,更是鮮少有經典投資案例。據網易科技描述,2000年、2004年和2008年是KPCB最難熬的三個年頭,公司在這三年中都在賠錢。

相反地,更激進、更有創造力的新投資群體正在全力追趕,如Marc Andreessen的Andreessen Horowitz和Ben Horowitz、Peter Thiel's Founders Fund、UnionSquare Ventures、Accel Partner、俄羅斯的DST以及其它機構等。

2011年,為了一轉頹勢、趕上後期投資風潮,KPCB發起了10億美元專注後期投資的Digital Growth Fund,參與了Facebook, Groupon, Zynga和Twitter等的後期投資。但有分析人士認為,該基金的發起標誌著KPCB不僅失去了競爭優勢,也丟掉了估值準則。

更令KPCB遭受打擊的是,2015年公司前合夥人被曝出性騷擾醜聞,KPCB也被指存在歧視女性的行為,此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案件也在全美科技界引發了廣泛討論。

業績不佳、風波不斷,如今米克爾又帶著團隊離開,每況愈下的KPCB恐難以承壓。

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2017年4月,原凱鵬華盈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夥人周煒結束了自己在凱鵬華盈的10年生涯,和此前工作多年的TMT合夥人及團隊一起,成立創世夥伴資本,專注於中國TMT領域早期以及成長期投資。

創世夥伴資本第一期人民幣基金規模超15億元。新基金將重點關注創新金融、中國公司出海、創新技術,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泛娛樂內容平台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周煒的離開對於凱鵬華盈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在他的帶領下,凱鵬華盈在中國剛剛走出前期高層人事震蕩的谷底,業績逐漸向好。周煒在接受36氪採訪時曾透露,凱鵬華盈第一期美元基金將總體獲得4-6倍的回報。截至2016年2月,2010年底募完的第一期規模五億多的人民幣基金也已投完,回報預計在3-5倍。

在周煒之前,凱鵬華盈經歷的那輪人事震蕩和水土不服等問題,已經對其在中國VC界的地位造成致命影響。

2007年,KPCB高調進入中國,並首次在美國境外設立專項基金——總金額為3.6億美元的中國基金。核心團隊由來自華盈基金(TDF Capital)的汝林琪帶著徐傳陞、鍾曉林,加上剛從賽富離開的周志雄共4名合夥人組成,這個團隊也被關注KPCB的人士戲稱為“中國珀金斯”。

按照KPCB的說法,他們為進入中國市場醞釀了三年之久。雖然前期準備時間很長,但是KPCB進入中國市場很快“水土不服”。他們並未找到一個合適的運作方式,不對稱的“雙核”結構也使得其投資策略一直不清晰。

KPCB中國團隊人員都是杜爾精心挑選的,有投資過阿里巴巴和百度的華盈基金,也有資深投資人周志雄。

成立之初,汝林琪及其由徐傳陞、鍾曉林等構成的原華盈基金團隊和周志雄團隊分處上海和北京,形成典型的“雙核”結構。這樣一個“強勁團隊+業界高手”的組合看似很亮眼,但誰做新團隊的“老大”的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

汝林琪出生於台灣,12歲移民美國。一直以來,其奉行的投資策略是——跟投,“找到別人已經投資的企業裡最好的企業”。她的團隊在華盈基金時管理資金規模最大也不超過1.3億美元。

與汝林琪完全不同,機構大院長大的周志雄,天生桀驁不馴,極度冷靜、自信。加入KPCB之前,他主持或參與過的案子總金額已超過3億美元。

除了性格導致的投資策略差異,雙方在投資速度和額度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據《創業家》報導,周志雄在加入KPCB短短半年時間內,投下了7個案子,總金額達到5千萬美元。而汝林琪團隊在整個2007年,僅僅投了5個案子,金額最少的一個案子甚至100萬美元不到。因此,還有合夥人委婉地提醒周志雄“注意一下速度”。

雙方團隊也都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表面和氣,不願為了某個項目深入探討甚至公開爭吵,將個人想法隱藏心中。一些當事人回憶當時的情節時向《創業家》透露,雙方各自提出的項目幾乎都是全票通過,只有一個案子周志雄投了反對票。但這就進一步模糊了“什麽案子是凱鵬華盈該投的”這個評判標準。

這樣的“和氣”又持續了半年後,周志雄於2008年選擇與KPCB中國“分手”,成立凱旋創投,並在杜爾的同意下帶走了他在凱鵬華盈投的7個項目。

同年,徐傳陞也宣布離開,加入了彼時剛剛進入中國的經緯創投中國基金,成為其第三位管理合夥人。2011年,鍾曉林也終於離開,創立江南資本。至此,這個曾經的“夢之隊”徹底分崩離析。

事實上,周志雄的出走就已經給KPCB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前後折騰近一年的時間。為了降低人事動蕩帶來的影響,時任投資總監的周煒被提升為合夥人,臨危受命,繼續推進凱鵬華盈在中國的投資業務。與此同時,KPCB中國也明確了團隊分工和投資策略。

其中,第一期美元和一期人民幣基金由汝林琪和周煒共同管理,而二期美元基金的 GP 則是周煒和黃瑞晉。投資項目回歸TMT領域,聚焦中早期投資,從“賽道”轉向“精品”,並由此帶出了一批的明星項目,比如宜信、融 360、喜馬拉雅、秒拍等。

凱鵬華盈投資項目一覽(圖片來源:凱鵬華盈官網)

就在一切步入正軌,業績略有起色的時候,周煒選擇自立門戶。自去年以來,凱鵬華盈在中國幾乎一蹶不振。在2017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中,已不見凱鵬華盈的身影。

與當年齊名的紅杉等大牌VC相比,KPCB已經被遠遠甩在身後。據說接近古稀之年的杜爾還在試圖力挽狂瀾,想憑借一己之力將KPCB拉回巔峰。這看起來絕非易事。

(更多精彩科技資訊,點擊這裡進入全天候站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