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類風濕飲食該注意哪些?不同類型的患者飲食也各不相同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漫長治療過程中,日常生活中飲食方面的輔助治療也是很重要的。了解類風濕患者的飲食禁忌,及時做好飲食護理對於類風濕的治療有重要意義。下面成都風濕醫院專家向大家介紹不同類型的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1、風熱型和濕熱型的飲食

風熱型主要癥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癥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薑、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癥狀。

2、寒濕型的飲食

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怕冷,舌淡苔白膩,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薑、桂皮、木瓜、藥酒等。

3、肝腎兩虛型的飲食

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風寒濕痹: 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冷、僵痛,喜暖怕涼。護理原則: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指導患者進食溫熱性食物,如: 牛奶、牛肉、羊肉、鱔魚、大棗、大蒜、洋蔥、薑、木瓜等,其中蔥、薑、蒜以佐料煲湯為宜,忌生食以防刺激腸胃。忌食其他生冷、高脂、海產品、過甜、過鹹、過酸及刺激之品如肥肉、鹹菜、辣椒、糖果等,以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

風濕熱痹: 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灼熱、喜涼。護理原則: 清熱利濕。指導患者食用一些寒涼之品如: 蓮藕、絲瓜、枸杞菜、薏苡仁、綠豆牙、梨、綠豆、西瓜、菊花茶等。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醇酒等熱性食物,如辣椒、韭菜、薑、蔥、芥末、桂皮、酒及一切煎灸食品。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清熱利濕。

寒熱錯雜: 患者表現為內熱外寒: 關節怕冷,而伴咳嗽咽乾咽痛、舌紅、大便乾結明顯; 或內寒外熱: 關節熱痛,全身怕冷明顯、舌苔薄白等。要根據邪氣偏盛進行指導,早期寒症伴咳嗽咽乾咽痛、舌紅、大便乾結明顯者,指導進食潤肺止咳、利咽通便之品如百合、秋梨、銀耳、香蕉、海帶等,後期以驅寒利濕為主,指導適量進食牛肉、韭菜、木瓜等溫經通絡之品。關節熱痛,全身怕冷明顯等,表現為寒症偏盛時,指導進食驅寒利濕之品,如牛肉、韭菜、木瓜等。臨床還常見寒熱表現均存,無明顯偏盛者,飲食指導應取其中而不偏,指導進食平和之品,如新鮮蔬菜、牛奶雞蛋,瘦肉等。寒熱錯雜在臨床護理中較難,認為應遵循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的原則。

肝腎虧虛: 臨床又分為肝腎陰虛、腎陽虛。肝腎陰虛患者關節疼痛、腰膝酸軟,伴有咽乾、眼乾、口乾、失眠多夢等,指導進食富含水分、有營養易消化的清肺潤燥、止咳、益腎、滋陰生津、安神定志之品,如牛奶、蒸蛋、豆製品、芝麻、核桃、枸杞、黑木耳、山藥、銀耳、烏梅、菊花、桑椹、蓮子、冬瓜、蘿蔔等。腎陽虛的患者關節疼痛、腰膝酸軟伴有畏風、夜尿頻等,應指導進食溫腎助陽之品,如羊肉、茯苓粥、山藥等。

氣血虧虛: 表現為關節疼痛伴頭暈、唇甲無華等。指導進食健脾胃、氣血雙補之品,如山藥、扁豆、黃芪粥、大棗、黨參燉肉、雞蛋、紅皮花生、動物內臟、瘦肉、牛肉、雞肉、海產品、香菇、冬蟲夏草、靈芝、雞血、鵝血、阿膠、燕窩、雞蛋、鴿蛋等,富含維生素的蘋果、鮮棗、橘子、草莓、菠蘿、葡萄、西紅柿、蘿蔔、土豆、甘薯等蔬果。少吃一些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辣椒、酸菜、油炸食品等,忌煙酒。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注重合理的飲食對病情的恢復和預防至關重要,但是在做好飲食調理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科學治療,接受正規專業的治療能更好更有效的幫助類風濕患者早日恢復健康,遠離疾病困擾。

微信搜索「cdfsb120(成都風濕醫院官微)」添加關注,了解更多風濕小常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