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思維原創:解析《玉龍歌》,一首學成足以養家的中醫歌訣!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

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實時安。

這句話的意思是牙痛和頭項強痛都可以用承漿來治療,也都可以用風府來治療,當然更可以同時使用兩穴來治療。

局部取穴配合前後對稱取穴

但是,如果就這麼膚淺的理解,顯然是沒有得到精髓。本句的精髓在於,指出了局部取穴與前後對稱取穴相結合的治療思路。

承漿治療牙疼自然是局部取穴,除了承漿,地倉、頰車、下關、迎香治療牙疼也是局部取穴。風府治療頭項強痛屬於局部取穴 ,風府屬督脈可以治頭部疾病,風府位置在頭頸交接之處當然可以既治療頭部疾病又可以治療頸椎病,風府又是非常好的祛風的穴位,頭項強痛一般多由風寒濕所引起,所以當然可以選用風府。

那麼風府怎麼能治療牙疼呢這其實就是前後對應的取穴方法,如果用一根針從風府穿過去是可以穿到口腔的(當然只是假設),也就是說風府和口腔是前後對應的。所以風府是可以治療口腔疾病的。

其實除了風府之外,風府旁開的風池穴、以及再旁開的翳風穴是和口腔對應的,自然也可以治療牙痛。用這種前後對應的思路再回來看承漿穴治療頸椎病也就好理解了,《通玄指要賦》也說過「頭項強,承漿可保。

那麼舉一反三,除了牙痛,咽喉不適可否前後對稱取穴呢?很簡單,從風池往下找,天柱和咽喉部對應,所以天柱治療慢性咽炎的效果也很好。過敏性鼻炎呢?診斷頸部反應點針刺自然也是可以的。再往下,乳腺病,去肩胛骨的天宗穴,腰痛治取腹部穴,都是一樣的道理。這樣取穴的現代機理可以從神經節段的理論去理解。

多種取穴方法相配合

前後取穴屬於結合身體上腧穴分布的部位進行穴位配伍的方法,此外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也是較為常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

如胃脘痛可上取內關,下取足三裡,陰挺(子官脫垂)可上取百會,下取三陰交;腎陰不足導致的咽喉腫湧,可上取曲池或魚際,下取太溪或照海等等。左右配穴法是指將人體左側和右側的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是基於人體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分布和部分經脈左右交叉的特點總結而成的。

在臨床上常選擇左右同一腧穴配合運用,是為了加強腧穴的協同作用,如胃痛可選雙側足三裡、梁丘等。 當然左右配穴法並不局限於選雙側同一腧穴,如左側偏頭痛,可選同側的太陽、頭維和對側的外關、足臨泣;左側面癱可選同側的太陽、頰車、地倉和對側的合谷。臨床上,前後、左右、上行配穴法多結合使用。

通過這一句話的解讀,朋友們應該會體會到,古典的歌訣、醫籍其實信息量遠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時候,具體的穴位、刺灸法以外,先哲們還把選穴、施治的思路也灌輸了進去。因此,先人的經驗要多讀多感悟,同時,博採眾家觀點,並最終形成自己的理解。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