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少家長不運動 也不帶著孩子動

南都訊 記者梁豔燕 通訊員張素素 暑假已過去一半了,除了旅遊和補習外,“宅”在家看電視打網遊是否也是孩子的一項標配呢?某教育服務平台,發布大數據系列報告——中國家庭孩子身體素質培養洞察篇。該報告基於對2000+家長的深入調研,全面分析了孩子運動培養的現狀、需求、消費趨勢等。

報告數據顯示,家長平均每周運動時長不足3小時,超過1/3家長很少或幾乎不與孩子一起運動,教育方式上近70%家長持不強求的“寬鬆”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孩子的運動缺失和身體素質不良。

本次研究共有2104名家長參與調研,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近70%,以70後、80後本科學歷家長為主;首訪家庭中,有一個孩子的佔多數(73%);以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情況來劃分,目前在幼兒園、小學、初高中的佔比分別為30%、36%和34%,分布相對均衡。

70%家長不強求:以孩子興趣為主

報告顯示,家長在認知上普遍認可運動能力重要性的同時,在行動上對孩子運動能力培養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報告顯示,不同學段,孩子的運動能力均位居家長最關注的TOP3,另外兩個是學習成績和道德品質。面對學業壓力,65%的家長認為“再忙也要留出運動的時間”,對運動普遍持支持態度。

對於運動的目的,整體上來看家長不僅關注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也關注對意志品質、智力水準、應變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未來能力的綜合提升,需求趨於綜合化。

實際培養中,除家長的重視和支持外,家庭運動氛圍和教育方式同樣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家長越愛運動,越能對孩子起到引導和模範作用,同時,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需要適當敦促,而不是一味順從孩子意願。而調研數據顯示,家長平均每周運動時長不足3小時,超過1/3家長很少或幾乎不與孩子一起運動,教育方式上近70%家長持不強求的“寬鬆”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孩子的運動缺失和身體素質不良。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家長的方式有所差異,小學、初中階段家長持“嚴格要求”方式的佔比更多。

同時,家長的運動習慣能夠對孩子起到引導和模範作用。家長每周運動時長在3小時以上時,孩子每周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頻次及每次運動時長明顯增加。

近九成學生每周運動一兩次

數據顯示,近87%的孩子能夠每周參與課外體育運動,其中以每周參與1—2次的居多,每次運動時長集中在30—60分鐘;小學階段,孩子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頻次最高,時長最長。但也有13.3%的孩子幾乎或很久時間沒有參加過一次課外體育運動。

孩子經常參與的課外體育運動項目主要有跑步、健步走、游泳、球類運動等,平均參與三個以上不同項目;不同成長階段,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心智發展程度不同,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也多種多樣。其中,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參與的體育項目主要集中在體育遊戲(35.1%)、輪滑(17.9%)、武術跆拳道空手道(15.5%)、健身操(10.6%);小學階段,主要集中在跳繩踢毽(37.8%)、棋類(20.5%)、冰雪運動(3.5%)、擊劍(1.7%);初高中階段,主要集中在跑步健步走(51.5%)、小球類(37.7%)、大球類(36.8%)、體操類(5.4%)、負重運動(3.1%)。

家長評孩子身體素質:未達“良好”

在對家長對孩子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評價方面,以0分為及格,1分為良好,2分為很好的評價標準,家長給孩子打出的分數的總體平均值為0.69分,達到及格線,但未達到良好線。

大部分家長認為,缺少體育運動、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不良是導致孩子身體素質不好的主要原因,飲食習慣不良在幼兒園階段影響更為明顯,初高中階段由於學業壓力大,更可能因睡眠不足、缺少體育運動受到影響。

相比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視力等,家長對於突發狀況下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應變能力,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表現關注度更高。其中,73%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變能力很重要,62.3%的家長認為孩子適應氣候和自然環境變化抵抗疾病的能力很重要。

課外體育運動培訓

年均花費超6000元

家長的對運動相關的知識素養不足也是導致培養認知與現實出現偏差的一大原因,62%家長認為自己還不太具備幫助孩子增強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相關知識,需要加強系統學習。

在培養孩子運動能力的過程中,缺少正確的理念方法、充分的時間陪伴以及合適的場地設施成為家長最困擾的問題,這為體育培訓機構的進入提供契機。報告顯示,幼兒園、小學階段是家長為孩子選報課外體育培訓的主要學段,相比總體,這些家庭更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家庭年收入和家長受教育程度更高。

受訪家庭中,最新一年有為孩子選報課外體育運動培訓的佔比約48%。而在家庭年均體育運動消費方面,課外體育運動培訓年均花費超過6000元,佔課外培訓總花費的比例超三分之一。

家庭綜合化的培養需求催生多元化消費,同時隨著85後、90後新生代家長崛起以及市場下沉,個性化消費趨勢逐漸凸顯。除尋求科學、專業的訓練外,超過40%家長選擇課外體育培訓的原因在於能夠促進社交交往、有助於升學/留學/職業發展等,在孩子不同學段各有差異化體現。

選擇培訓項目時70%以孩子的興趣為主,進入初高中階段20%家長會考慮與孩子未來發展的契合度,這為冰雪運動、擊劍、高爾夫等新興項目的快速發展創造機遇;選擇培訓班時,除距離、安全、費用因素外,能提供親子項目、搭建國際比賽平台等多元體驗的機構更受歡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