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癌防病的重要武器!膽經和肝經

人體的經絡和穴位,掌管著整個生命力量,人體中氣血的運行,均通過這些小小的驛站來輸送。經絡和穴位主宰著人的體質與健康,以及耳聰目明和才智,關係到一個人的終生命運……

今天介紹的肝經和膽經,是現代人群最易淤堵的兩條經絡,所以特作詳細介紹,望大家吸收學習。

膽經—排解積慮的通道

膽經的穴位不僅特別多,有44個,而且還是我們學習中醫的一條重點經絡,它對人的健康狀況來說太重要了,使用得當就會立竿見影。而通過剌激膽經,我們也可以馬上了解經絡穴位的很多神奇妙用,從而增強我們「求醫不如求己」的信心。

說到膽經,先得說一下膽。如果膽有了問題,通常就是膽汁上溢,那早上起來一般會嘴苦。有的人面色看起來好像蒙有一層塵土,這就是膽經堵塞了;經常偏頭痛、坐骨神經痛或乳線方面有問題,都是膽經有了毛病;另外,婦科疾病都是膽經所主。有的人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也是膽經不調造成的;有的人心裡有愁苦的事,經常需要嘆氣才能緩解;還有的人經常兩肋疼痛,這些都是與膽經淤堵有關。

這些癥狀怎麼去治呢?大家要記住:「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看膽經的循行位置,它循行到那裡,就治那裡的病。

膽經可以治偏頭痛、頸椎病、肩膀痛、乳線糸統疾病、兩肋痛。

另外,股骨頭有問題、坐骨神經痛、膝關節尤其是外側老痛、腿經常抽筋、腳外踝經常扭傷,都是膽經不通造成的。還有,耳聾、耳鳴的位置也是在膽經的循行路線上,膽經也能治。

具體說:

1. 治各種眼疾、祛魚尾紋:按揉瞳子髎穴

2. 治耳聾、耳鳴、面癱:點按聽會穴

3. 治頭暈目眩:揉懸顱穴、懸厘穴

4. 治消化不良、酒後頭痛、肚子不舒服:按揉率谷穴

5. 治熬夜、失眠造成的白髮:揉浮白穴

6. 治各種風症:多揉風池穴

7. 治痛症、乳線疾病、淋巴結核:按揉肩井穴

8. 治乳線增生、肋間神經痛、腋窩出汗:多揉淵腋穴

9. 養筋護肝、行氣化淤:揉輒筋穴

10. 有膽囊炎、膽結石:多抒日月穴、敲打中瀆穴

11. 治高血壓、水腫、靜脈曲張:多敲環跳穴

12. 治風症、失眠、、腰酸、腰脹痛:風市穴

13. 治膝蓋痛:敲敲膝陽關

14. 治抽筋、扭筋、月經不調、岔氣、肝膽有鬱氣:撥動陽陵泉穴

15. 治嗓子紅腫、咽喉腫痛、牙痛、眼睛發紅等上火之症:揉丘虛穴

16. 眼病、慢性頭痛:揉光明穴

17. 頭疼、乳線疼等膽經循行線上的急症:點按陽交穴、外丘穴

18. 頭痛、腰痛、頸椎病、關節炎等與骨頭有關的疾病:揉懸鐘穴

19. 減肥、治前列線疾患、便秘、偏頭痛、乳線增生、婦科病:斜推腹、敲帶脈

肝經—不離不棄地伴隨你一生

肝經的穴位比較少,就14個,有很多還根本不好找。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沒必要用那麼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個,就對身體非常有好處了。

肝經一般不太容易找準確,這裡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做個劈叉動作,用4個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順著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經了。

肝經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帶而過,了解一下名稱即可,有的則需要每天反反覆復地揣摩、深思。因為,有的穴位會像你最親的人一樣,不離不棄地伴隨你一生。

具體是:

1. 治崩漏、月經過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

2. 出現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心火旺的癥狀:揉行間穴,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3. 排毒:揉太沖穴。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

4. 治慢性肝病、肝功能弱等肝病和月經不調:揉三陰交穴。三陰交是脾經的穴,但是肝經也從這兒通過。為什麼叫三陰交呢?因為三條陰經都從這兒通過。

5. 治瘙癢、痛經、調和肝膽上的病:揉蠡溝穴。蠡溝穴正好在骨頭上,在骨頭的正面上,揉到骨頭就揉對了。

6. 疏通淤塞氣血:揉陰包穴。陰包穴是肝經的一個要穴。有好多人揉了很長時間太沖穴沒什麼感覺,是什麼原因呢?是氣血在陰包穴堵住了,沒到下面去。所以先要把陰包穴揉開,氣血才能抵達太沖穴。

7. 治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區痛、急性眼睛脹痛:按揉中都穴。中都穴是郤穴,郤穴是專治急性病的。

8. 治肝腎陰虛、祛濕熱:揉曲泉穴(杞菊地黃丸與二妙丸的綜合體)。

9. 總調五臟六腑:揉章門穴。章門是臟之會,五髒的氣血在肝經章門穴會聚,所以一揉章門穴,五髒的功能都能得到調節。當你不知道五臟該如何調節的時候,就先揉章門穴調節肝臟。把肝臟調節順了,五髒的功能就都增強了。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原創內容不代表醫事觀點,關注我們,給您更多養生知識與健康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