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野生馬齒莧逐漸減少,人工種植也隨之出現,主要分為4個技術!

野生馬齒莧逐漸減少,人工種植也隨之出現,主要分為4個技術!

馬齒莧是鄉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一種野菜,但是由於最近這幾年野生的馬齒莧被採摘的比較嚴重,所以也是比較少見了,也就出現了一種新的種植模式人工種植,而且面積也在逐漸擴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馬齒莧的種植技術。

1、繁殖方法

馬齒莧是一種生命力比較頑強的草本植物,而繁殖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種子,而另一種就是插桿式繁殖。兩種方式也各有各的好處,種子繁殖比較符合目前大面積的人工種植,而插桿這種種植方式則需要一定的技術,但是可以選用優質的品種進行插桿,而且也能夠達到高質的培養效果,如果打算大面積的種植,還是建議大家使用種子進行繁殖吧,而且這樣管理起來也挺方便。

2、移植管理

不管是用種子繁殖,還是用插桿的方式,最後培育成功之後都是需要移植的,而一般情況下,在2到3周之後就可以開始移植,因為這時候的幼苗根系處於平穩發展階段,移植之後,成活率也是非常的高。作為移植的土壤,事先要準備好肥料,土壤的選擇主要是以沙性透氣的土壤為最佳,移植之後也要澆灌一定的水,但不要太多,只要能夠使土壤濕潤就可,每株的間距也要控制在20到30厘米。

3、種植管理

成功移植之後,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肥水,因為馬齒見裡面的雜草比較少,所以在是非方面建議大家是以尿素為主,這樣可以有利於其根系和枝條的快速生長,第一次採收之前基本上不用施肥,播種前基肥一定要施足,每畝控制在2500斤左右。在後期只需要少量的是撒一些農家肥就可以了,等個3到7天澆一次水,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增減。量也不能太大,只需要滲入土壤,2到3厘米就可以。

4、採摘注意事項

馬齒莧的生長周期比較長,而且是一種長期採摘的作物,所以每次採摘的時候不要太過度,更保留一定的生長空間,採摘的時候盡量只需要摘取最新鮮的部分就可以了,馬齒莧第一次採摘之後的生長期,大約在2到3周的時間,一定要及時採摘,採摘過晚更不利於後續的生長。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業種植和養殖的資訊,請關注我們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