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診斷肺癌後每天跑5公里,沒過三月檢查出腦轉移,運動促進轉移?

最近科裡診斷一個40歲左右的男病人,小細胞肺癌,身體狀況很好,肺部病灶也很小,但淋巴結有轉移,轉移瘤比原發病灶要大,患者身體狀況很好,化療也沒有什麼副反應,醫囑建議他盡量休息,不要劇烈運動,但他說以前運動習慣了,不運動不舒服,於是每天仍然堅持跑5公里,3個月後複查病灶雖然有縮小,但腦部發現了轉移灶,生存預期大大縮短,那麼他的腦部轉移灶和運動真的有關嗎?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多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有可能會加速癌細胞擴散,這個想法沒有科學依據。純粹是想當然的臆想。

惡性腫瘤細胞的浸潤特性決定了它容易發生擴散,腫瘤細胞像張牙舞爪的螃蟹一樣向組織器官中伸出無數觸角,其中部分細胞脫落,進入管道,尤其是血管和淋巴管,引起血行轉移和淋巴結轉移。當細胞脫落至器官表面,可形成種植轉移。可見腫瘤的擴散是癌細胞本身的特性決定的,與運動沒有任何關係。

很多癌症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需要進行適度的運動,適當的運動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體能,運動不僅能促進食慾、改善睡眠、改善人的情緒,更是最好的鎮靜劑和安慰劑。所以每天適度的運動對癌症的治療和預後是有很大好處的。運動不僅不會促進癌症擴散,堅持每天有氧運動反而會減少多種癌症複發轉移幾率,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攝護腺癌等。這是因為:運動可以降低胰島素和雌激素的水準,以及某些與癌症發展相關的生長因子的水準;運動有助於預防超重,運動減少超重帶來的有害影響,特別是胰島素抵抗;同時運動可以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功能。

美國癌症中心最近發表論文,通過對美國和歐洲144萬人的大數據分析,發現長期鍛煉的人至少13種癌症發病率都顯著更低。可見對癌症病人來說運動好處多多。不過運動強度需要量力而行,不能過度疲勞,運動方式以休閑為主,比如打羽毛球、太極拳、廣場舞、游泳、散步等等。術後恢復期以及化療期間的病人以多休息為主,不能強行運動。晚期癌症患者,如果體質較差,最好是根據情況休養,或者適當下床在房間走動,不適宜戶外運動。

所以沒有證據證明患癌後運動會加速病情或者有利於殺滅癌細胞,正常情況下癌症患者應該以休息為主,適當的運動,不可以太勞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