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腦出血的手術治療,該何去何從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倖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

腦出血根據部位,可分為腦橋出血、丘腦出血、小腦出血、腦葉出血、腦室出血、基底節出血等。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好發於基底節區,尤以殼核多見,腦葉出血次之,丘腦出血多於腦橋出血、小腦出血。

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導致患者癥狀差別很大,病勢亦有較大區別,治療方案及預後亦不同。

腦橋出血,病情較重,常突發昏迷,表現為交叉性癱瘓(患側面癱、對側軟癱)。如果出血量較大(大於5ml),侵犯了雙側腦橋,則表現為四肢癱瘓及雙面癱,病情逐漸加重,出現瞳孔變小、對光反射遲鈍/消失、甚至呼吸困難、體溫升高、血壓升高。由於腦橋分布大量神經核、體溫中樞、呼吸中樞等均分布於此,手術治療效果亦較差,患者一般預後不良。

小腦出血,主要表現為共濟運動失調,患者自覺頭暈、噁心欲吐、頭痛頭脹、行走不穩、偏向一側,一般無偏癱或語言障礙。如果出血量較大(大於75px),擠壓腦乾,神經功能迅速惡化,出現眼肌麻痹、急性腦積水等表現,則需行手術治療,最好12小時內手術清除血腫、減輕顱內壓。

腦葉出血,根據具體部位臨床癥狀亦不同。枕頂葉出血,常出現同向偏盲;優勢半球出血,伴失語、記憶力下降、肢體失認等;額葉出血,表現為精神情緒異常,如淡漠,不欲語等;中等或大量腦葉出血,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呈持續性進展,可考慮手術治療。

基底節區出血,常見出血對側身體感覺障礙、乏力,同向性偏盲等,出血量增加可導致神志改變,出現昏迷等,嚴重者誘發腦疝,預後不良。

總而言之,一般出血量較少(除腦乾外小於10ml)、神經功能缺損不顯著,或者昏迷量表評分低於4分者,不建議手術治療。如果腦出血是由於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所致,患者年齡、既往中風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條件符合手術要求,患者及家屬希望積極治療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依舊存在較大風險,手術不能完全保證良好預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