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神疾病患者該如何護理,聽專家給你詳細講解

精神障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該病的發病率在近幾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若是精神障礙不及時診治會加重病情,給患者和他們的家庭以及社會造成很大影響,為了遠離該病的侵襲,我們應了解精神障礙。

精神障礙發作時的表現

1、敏感多疑:疑心重重,對別人的言行特別敏感,看到他人談話就認為是在談論自己;熱情的招呼如喝茶、吃飯就懷疑別人下毒了。身體如有不適則懷疑別人控制了自己或患了某種不治之症。

2、情感紊亂:精神障礙的癥狀情感變的冷漠,對親人冷漠,對周圍的事情都不感興趣,脾氣逐漸變的暴躁,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兒而發脾氣,有時候會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3、缺乏意志:精神障礙的癥狀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

4、睡眠障礙:精神障礙的癥狀會逐漸或者突然變得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也容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徹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

如何去穩定病情幫助患者

精神病患者處在康復期時,應多讓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工療及體療、提供報刊雜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患者動手能力,體現自我價值的存在,增強體質,並且通過資訊了解社會及當前形式。

由於患者病程遷延多年,反覆發作不能痊癒,除了精神癥狀外,在行為能力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社會功能障礙或缺陷。加之社會還遺留對精神病的偏見和歧視,因而出院後回歸社會比較困難,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故應通過環境布置調節病人的心情,使病人感到生活在一個文明美麗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中,以增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康復期還特別注意向患者講解精神衛生知識,教育患者正確對待及處理生活中事件,適應並正確處理和接受與自己有關的社會矛盾和不良社會輿論,調整心態,消除自卑情緒,樹立堅強的意志。

患者在康復期自知力基本恢復,對疾病有了一定的認識,由於社會偏見,精神病受到社會歧視,人格得不到尊重,在婚戀、就業及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故對今後的生活等問題沒有信心,導致病人心理壓力過重,產生悲觀、厭世情緒,此時的自殺率相對較高,並具有一定的隱藏性,應特別引起關注。家庭應當承擔起對有自殺意念行為的患者進行危機乾預的主要責任。

康復期中要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採取相應的手段,進行心理疏導;多關心體貼病人,使病人感到有人同情、有人理解、受人尊重;同時提供社會支援,努力使病人看到生存的意義,增強信心;減少依賴,改變對疾病的錯誤看法,改善應付環境變化的應激能力,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同時特別注意收集管理好危險物品。

總之康復工作不能獨立進行。病人的家庭成員及朋友和社會人士與醫務工作者的密切配合是康復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