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科醫生媽媽:如何保護好孩子

「本文由騰訊新聞和兒科醫生蝦米媽咪出品,兒科醫生蝦米媽咪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

「意外傷害」是造成兒童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全球每年約有83萬幼童死於意外傷害,中國每年有1000萬0~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受傷,10多萬幼童因意外傷害死亡,40多萬幼童因意外傷害致殘.....

當我們看到這些數據時,當孩子正經歷某種意外傷害時,我們確實會為孩子荊棘密布的成長路線感到憂心忡忡,會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披荊斬棘讓孩子茁壯成長。

但是,我們要知道,事實上,意外傷害很少是偶然的。一些安全專家認為並不存在真正的意外傷害,或者說,真正的意外傷害極為罕見,大部分的意外傷害都是可以預防的。

本文將幫助家長重新審視周圍的世界,確保孩子們的身心不受傷害。

站在孩子的角度發現周圍的安全隱患

大家之所以約定俗成地將某些殘酷事件統稱為「意外傷害」,是因為,在過去,這些事件看上去是不可預測或者不可避免的,然而,到了今天,我們知道這些傷害並非是隨機的。我們有必要了解孩子們每個成長階段中可能會發生哪些危險,然後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這些措施也許不一定能避免所有的傷害事件發生,但至少可以避免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審視周圍的世界,確保孩子們的身心不受傷害,這是我們永遠不可推卸的責任。

傷害事故的兩大因素,一是孩子的年齡及天性,二是導致傷害發生的物品和環境。孩子一天天成長,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發展,昨天還不會做的事兒,今天已經會做,你甚至想不到明天他又新學會做哪些事兒......

1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保護

寶寶出生後的前半年,對成人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我們務必做到任何時候不留他獨自一人。比如,不留寶寶獨自在床上、檯子上,以免他因翻身導致墜落;比如,不留寶寶獨自在嬰兒車上,以免他因搖晃身體發生車身傾倒;比如,不留寶寶獨自在懸掛的玩具、窗簾下,以免他因拉拽物品而被砸傷......

寶寶開始學習爬行和走路,能探索到的太空逐漸擴大,遇到危險的機會自然也會相對增加。而且,這階段的寶寶並不真正明白大人的指令,記憶力發育也不成熟,他只會一再地被某些事物所吸引。對於爬行期和學步期的寶寶,我們務必對危險的物品和情況進行合理的控制。盡量把危險物品放到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當寶寶接觸到危險物品或正進行危險行為時,首先說「不可以!不行!」,然後立即把危險物品轉移,或者立即把寶寶轉移;用其他物品或事件轉移注意力,也是讓寶寶離開危險物品或停止危險行為的好辦法。

兩、三歲的寶寶都是「行動派」「模仿派」。他們的行動能力遠遠超過他們對危險的感知能力,他們對因果關係的理解能力卻遠遠沒有他們的模仿能力來得那樣強,而且他們的自控能力、判斷能力都有待提高。四歲的寶寶都是「創造派」。他們篤信自己可以創造出想像中的情況,而無法考慮到更多的後果……所以,我們務必加倍小心,直到他們度過這個階段。儘早制定一些與安全相關的規矩,向孩子解釋這些規矩背後的原因,不要期待幾次下來就能說服孩子,也不要期待孩子會記住所有的規矩,但是要始終如一去執行,重複解釋,重複強調......要有耐心。

很多研究表明,好動、好奇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當孩子經歷倔強、沮喪的時候,更容易去破壞平時一貫執行的規矩。所以,在這些情況下的孩子,家長更要格外警覺。

2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

正如我們在前文中討論的,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的年齡,也無法改變孩子的天性,那麼,就必須把重點放在改變導致傷害發生的物品和環境上,通過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來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可能有些父母認為並不一定需要把家裡收拾得稍微安全一些,因為他們打算時時刻刻地密切關注孩子。事實上,即使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家長,也無法做到時時刻刻地密切關注孩子,而且,即使能做到時時刻刻地密切關注孩子,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大部分的傷害,卻常常無法避開所謂的「意外傷害」——因為大多數的「意外」都是發生在家長毫無防備或者放鬆警惕之時,尤其是當孩子進入爬行期以後。

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因為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推動孩子發展的三股巨大力量,很大限制或者禁止孩子探索周圍的環境,會阻礙他的智能和情感發展。

誠然,孩子們不應該被限制得太多,一個被限制得太多或者被禁止探索周圍環境的孩子,會逐漸對周圍的世界產生退縮和畏懼,這樣會降低他的自信,相反,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到處探索的孩子,則更有可能成為一個熱情外向的、自信滿滿的人。

孩子們與我們成人一樣,能從失敗和錯誤中汲取經驗,以避免更大的失誤。處處干涉或者過多限制孩子正常的探索,剝奪孩子一切小失敗、小錯誤的機會,實際上是很不明智的,不僅會讓他喪失不少童年的樂趣,也會讓他失去一些寶貴的經驗,可能為將來埋下更大的風險——因為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往往正是那些沒有嘗試過失敗和挫折的人。

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然後放手讓他探索嘗試。保護孩子的發展,並不意味著一定不能干涉或打斷他所有的探索行為,而是要為他創造相對安全的環境,要讓他逐漸樹立起安全的意識。

為孩子創造相對安全的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進:

一、去除環境中明顯的危險物品。

把周圍環境中明顯的危險物品置於孩子能接觸到的範圍之外。大致需遵循以下原則:凡是孩子能夠得到的物品,一定是這階段他可以安全地拿在手上玩或者放入口中嘗(嘗主要針對處於口欲期的寶寶)的。對於不能移出孩子視線的危險物品,如電線插座等請參看第六條。

二、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警惕之心。

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無論多麼小心地布置周圍的環境,孩子仍需要家長持續謹慎的督導。以下情況時,更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

當孩子處於飢餓或疲倦的時候;

當你處於繁忙著急狀態的時候,如著急赴約、門鈴電話響了等;

當主要帶養人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新換保姆、媽媽恢復上班等;

當孩子近期有身體不適的時候,如疾病、離乳、萌牙、預防接種等;

當家庭成員有身體不適的時候,如母親懷孕、他人疾病需要照顧等;

當居住環境發生了改變的時候,如搬家、度假等;

當家庭成員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如親人分離、父母離異、新添弟妹等;

當家庭成員的關係緊張的時候,如父母爭吵、家人失合等;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遊玩的時候,如公園、商場、電梯等;

當孩子剛開始加入群體生活的時候,如新入托、新入園等;

無論由誰照看孩子,都要提醒他,時刻保持警惕之心。

三、任何時候不留孩子獨自一人。

千萬不要僥倖讓小孩子獨處,意外總是偏偏發生在讓孩子獨處的那幾分鐘。小嬰兒最好要在視線內,除非把他安全地放在嬰兒床或防護欄內,才可以臨時離開幾分鐘;如果他睡著了,也應該睡在你聽力範圍之內的安全的地方;無論他醒著還是睡著,即使你把他安全地放在嬰兒床或防護欄內,也不要讓他與五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或寵物單獨相處......

四、學習並熟悉常用的急救程式。

平時學習海姆利克、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術,一旦發生意外傷害,知道怎麼搶救,就可以最大程度挽救生命和避免留下殘疾。

五、要努力成為孩子的安全楷模。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安全影響很大。教孩子樹立安全意識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安全實踐,家長言行一致,孩子才能很好地遵循。

六、逐漸培養起孩子的安全意識。

不僅要讓孩子了解周圍的安全隱患,也要讓孩子明確知道如何遠離這些危險。孩子要平安健康長大,僅靠家長細心呵護是遠遠不夠的,他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大人的羽翼庇護之下,他們終將走向獨立。也許從現在開始教育孩子,需要等待若乾年後他們才能完全擔負起保護自己的責任,但一定要儘早制定一些與安全相關的規矩,並向孩子解釋這些規矩背後的原因,只有「武裝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他們的「易傷性」。

蹲下來,試著站在孩子們的高度審視我們的環境,想像孩子屢屢嘗試且不太熟練的動作,就可以發現我們周圍潛在的安全隱患;靜下來,試著換到孩子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需求,想像自己與寶寶一般大時內心的渴望,就可以理解他們偶爾犯錯的真實原因。當我們從身高到心理都回到「孩子」,才能真正保護好他們。

從兒子學習爬行的那天晚上開始至今,每當他入睡後,我會輕輕地走到他的遊戲室,走到他可能活動到的每個房間,俯下身或蹲下來......這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時間。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email protected]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媒體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新浪微博十大醫療影響力大V(新浪微博:@蝦米媽咪),搜狐醫療行業最佳自媒體人(搜狐自媒體: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