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海財險清退違規股東還沒了結 新產品又被叫停備案

  又是華海財險!清退違規股東的事還沒了結,又被銀保監會叫停新產品備案半年

  記者:張穎

  華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海財險”)又出事了。

  自今年2月被原保監會撤銷其兩家股東增資的行政許可以來,華海財險負面消息不斷。前不久,公司更是上演了“狸貓換太子”,臨時更換新晉股東。

  5月29日,銀保監會向華海財險下發監管函稱,其前期報送的多款產品存在保險責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險原理、違背公序良俗及險種分類錯誤等問題,6個月內禁止華海財險備案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

  清退違規股東的事情還沒了結,又被叫停了新產品備案,成立至今尚未盈利的華海財險會不會因此更加“饑寒交迫”?

  6個月“空窗期”損失慘重

  收到這封監管函後,華海財險將面臨6個月的新產品“空窗期”。

  根據銀保監會的說法:前期華海財險報送的多款產品存在保險責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險原理、違背公序良俗及險種分類錯誤等問題,違反《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10年第3號)和《財產保險公司保險產品開發指引》(保監發〔2016〕115號)等相關要求。

  為此,銀保監會對華海財險提出3條監管要求:

  ● 自監管函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禁止備案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

  ● 應高度重視產品開發管理工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對公司產品開發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

  ● 應於2018年5月25日前,向銀保監會報送整改報告和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情況。

  5月30日,華海財險相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公司近日確實收到了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今後,公司將進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保險姓保”的行業本質,努力提升產品開發的合規性和適用性,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努力與監管要求、與保險消費者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和緊密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給華海財險的監管函落款時間是5月9日,文中要求,華海財險應於5月25日前向銀保監會報送整改報告和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情況,而監管函的掛網時間是5月29日。

  那麽,華海財險究竟有沒有如期達成銀保監會的要求?

  華海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監管部門指出的問題,公司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了全面梳理排查。經排查檢視,在發展初期,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對基礎工作重視程度不高、合規意識不夠強以及對新產品的影響估計不足的情況,導致個別創新產品在開發和報備過程中存在問題,不符合當前嚴監管的要求。對這些產品公司已逐一進行了清理。

  那麽,6個月內禁止備案新產品,對於華海財險來說意味著什麽?

  “對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而言,6個月的新產品‘空窗期’都會對經營產生較大影響。”一家上市保險公司產品設計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可能意味著接下來半年都沒有新產品銷售,而下半年往往是推出新產品的關鍵期”。

  對於華海財險而言,6個月的新產品“空窗期”無疑是雪上加霜。

  畢竟,自2014年12月成立以來,華海財險的業績一直不容樂觀,從未實現盈利。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剛成立之時,華海財險便告虧損1087.64萬元;2015年和2016年,公司分別虧損1.22億元、2.89億元,虧損幅度不斷擴大;2017年,公司虧損額有所收窄,為3053.89萬元。三年多時間內,公司共計虧損4.5億元。

  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華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4.67億元,上季度末為15.64億元;淨利潤為-250.77萬元,上季度末為-3412.34萬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23%,上季度末為210.95%。

  從具體險種看,華海財險2017年保費收入前五名依次是機動車輛險、健康險、企業財產險、責任險、意外傷害險,分別為13.85億元、0.63億元、0.4億元、0.3億元、0.2億元。而從承保利潤來看,只有意外傷害險實現利潤,為3.94萬元。

  對於公司經營情況,華海財險回復記者稱,目前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經營管理穩健、人員隊伍穩定,各項業務正常有序開展,並將力爭2018年上半年和全年實現經營盈利。

  清退違規股東出“么蛾子”

  華海財險最近的曝光率有些高。

  半個月前,華海財險還上演了一出“狸貓換太子”:臨時更換新晉股東。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2月13日,原保監會下發的一封《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

  鑒於兩家股東在2016年增資申請中隱瞞關聯關係、提供虛假材料,原保監會決定撤銷青島神州萬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神州萬向文化”)、青島樂保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保互聯科技”)增資華海財險的行政許可,並要求其3個月內抓緊引入合規股東。

  4月8日,華海財險發布公告稱:公司召開2018年臨時股東大會,同意鄭州中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瑞實業”)以自有資金按照每股1元的價格向華海財險增資1.8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5%。

  當時,華海財險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馮明昌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並透露:“待監管部門批複許可後,華海財險將在完成公司增資工商變更登記的同時,注銷神州萬向文化和樂保互聯科技所持全部股份的工商登記。”

  如果完成這筆交易,中瑞實業將成為華海財險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其他股東持股比例不變。煙台誠泰投資有限公司等7家股東的持股比例均為10%,匯龍森國際企業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等3家股東持股比例均為5%。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5月17日,華海財險最新披露的公告顯示,之前欲接盤華海財險違規股權的中瑞實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名為那曲瑞昌煤炭運銷有限公司(下稱“那曲瑞昌”)。

  公告顯示,那曲瑞昌以自有資金,按照每股人民幣1元的價格,向華海財險增資1.8億股股份。若此次增資獲批,意味著那曲瑞昌將成為華海財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

  目前,華海財險的股權非常分散,12大股東中,有8家持股比例為10%,剩餘4家均為5%。

  那曲瑞昌究竟是什麽來頭,憑什麽取代中瑞實業?

  公開資料顯示:那曲瑞昌成立於2012年7月,注冊資本2.4億元,是西寧德祥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德祥商貿”)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煤炭供應鏈管理業務,業務範圍基本覆蓋國內煤炭資源主要產地和消費地。

  中瑞實業則是一家以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及不動產管理為核心主業的大型綜合性實業集團,經營範圍包括有色金屬、煤炭與其它礦產品、鐵礦石、鋼材等,公司成立於2005年12月26日,注冊地在鄭州,注冊資本金30億元。

  數據顯示:那曲瑞昌2017年總資產21.59億元,淨資產10.1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5.73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1.1億元。而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瑞實業的淨資產已高達128.07億元。

  顯然,兩家公司實力懸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那曲瑞昌與中瑞實業間似乎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兩者似乎都與一家名為深圳前海瑞茂通供應鏈平台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瑞茂通”)有交集。

  根據天眼查,瑞茂通100%控股那曲瑞昌的母公司——德祥商貿;另一邊,中瑞實業100%控股鄭州瑞茂通,鄭州瑞茂通是瑞茂通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麽在最後時刻,華海財險的新晉股東從中瑞實業變為了那曲瑞昌。

  目前,那曲瑞昌要入局華海財險,還需等待銀保監會批準。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