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罕見病例:這樣做也能傳播梅毒

近日,發生一例因家長嚼爛食物口對口餵食引起幼兒蟲蝕狀脫髮的病例,一起來學習。

病例介紹

患兒為2歲男孩,頭皮蟲蝕狀脫髮3月。血清學檢查示RPR滴度1:32,TPPA陽性。患兒父母梅毒檢查陰性,而祖母RPR滴度1:32,TPPA陽性。

專家發現患兒祖母平時會嚼爛食物後餵給孩子吃。口對口餵食可能就是患兒感染梅毒的途徑,屬於梅毒罕見傳播途徑。這種餵食習慣常見於中國農村地區或教育匱乏地區。

基於上述資料,患兒最終診斷獲得性二期梅毒,且蟲蝕狀脫髮為其唯一癥狀。

病例學習

脫髮在一期梅毒非常罕見,僅見於頭皮硬下疳者。三期梅毒偶可出現瘢痕性脫髮。梅毒性脫髮(syphilitic alopecia)通常指發生於二期梅毒的少見表現,發生率為2.9%-11.2%。

梅毒性脫髮分癥狀性脫髮和原發性脫髮兩種,前者罕見,指脫髮區域二期梅毒皮疹(常為丘疹鱗屑性皮損),後者更為常見,指脫髮區域無任何梅毒性皮疹發生。

原發性梅毒性脫髮有3種臨床模式:蟲蝕狀或斑片狀脫髮、瀰漫性脫髮及混合性脫髮。

蟲蝕狀脫髮最常見且最具特徵性,表現為散在小的斑片狀非瘢痕性脫髮,無炎症和脫屑。

瀰漫性脫髮表現為廣泛脫髮,這可能為反應性的靜止期脫髮,而非螺旋體直接感染毛髮。混合性脫髮背景為瀰漫性脫髮,其上還有小的不規則脫髮斑。

梅毒性脫髮好發部位為枕部和顳部,一般不會造成毛囊永久性破壞,頭髮常在正規治療後8-12周再生。

組織病理方面,梅毒性脫髮表皮正常,毛囊角化過度,生長期毛囊數目明顯減少,休止期和退行期毛囊數目明顯增多。

少數病例可見真皮內毛囊和血管周圍淋巴細胞伴稀疏漿細胞浸潤。免疫組化可見螺旋體,常位於毛囊和毛囊球部周圍。

梅毒性脫髮與其他梅毒疹同時出現則不難診斷,若單獨出現則易漏診。值得注意的是,非瘢痕性的蟲蝕狀脫髮不僅見於梅毒,同樣可見於斑禿、拔毛癖和頭癬,臨床需要注意鑒別。

另外,皮膚鏡檢查有助於診斷梅毒性脫髮。梅毒性脫髮皮膚鏡表現為黑點征、黃點征、局灶性頭髮缺失及發乾色素減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