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盛松成:美國加征關稅難改我國經濟金融平穩發展趨勢

  文/專欄作家 盛松成

  理性看待中美貿易摩擦,保持定力,推進結構調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無論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是政策調整的空間看,美國加征關稅難以改變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趨勢。

  本輪中美貿易摩擦自2018年春季發軔,至今已一年多時間。5月10日,美國正式提高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從10%上調至25%。由此,去年末稍有緩和的中美貿易摩擦再次躍入公眾視野。

  根據市場機構測算,僅考慮對出口部門的靜態影響,美國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會拖累我國GDP增速0.2至0.65個百分點。IMF世界經濟展望測算顯示,如果中美兩國對彼此所有商品全面加征25%關稅,會拖累中國經濟增速0.5至1.5個百分點。

  而美國加征關稅的實際影響可能更小,應動態、辯證地看待。因為中美雙邊貿易總額和結構的調整、關稅在貿易品中的相互轉嫁,以及匯率的變動等很多因素都會變化。市場總是自發尋求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徑,這有助於對衝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在經濟動態調整下,我國出口結構日趨多元化,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不斷取得進展,同時,我國經濟金融宏觀調控工具充足、空間充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中國市場仍是全球資本投資的熱土。因此,美國加征關稅難改我國經濟平穩發展趨勢,我們需要的是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第一,事實表明,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沒能縮小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儘管從2018年下半年起,美國已開始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但2018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中有4192億美元來自中國,較2017年的3736億美元擴大了12.2%。美國長期以來的貨物貿易逆差是美元的國際化地位、美國國內的低儲蓄率、全球產業鏈分工等因素使然,這些因素並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所能改變。

  第二,是美國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開始下降,我國外貿多元化特徵更加明顯。今年1至4月,美國在我國貿易總額及進、出口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11.5%、5.9%和16.4%,已較去年下降了2.2、1.4和2.8個百分點。而歐盟、東盟在我國貿易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15.7%、13.4%,較去年提高0.9、0.6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73兆元,同比增長9.1%,高於全國整體進出口增速4.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佔我國外貿總值的28.7%,比重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

  第三,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特點日益顯現。多年來,我國貿易順差集中在貨物貿易領域,在服務貿易領域持續逆差,美國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近年來,我國加快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對外開放步伐,服務貿易“補短板”效應明顯。

  2019年一季度,我國服務出口同比增速為10.3%,服務貿易逆差收窄14.3%。知識密集型高端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52.4%、15.1%、14.1%和11.7%,表明我國生產性服務領域競爭能力逐步提升,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特點日益顯現。

  第四,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環境下,我國貿易的自主調節、適應能力不斷增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7年10月中旬至2018年10月中旬,世貿組織各成員國共實施137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新增約11項貿易限制措施;各成員國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貿易總額達5883億美元,同比擴大了7倍多。但市場總會自發尋求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徑,“貿易轉移效應”與“國內市場替代效應”有助於緩解出口方面的負面衝擊。2019年1至4月,我國貨物貿易順差893.9億美元,同比增長26.0%。一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2.8%,拉動GDP增速1.5個百分點。這是在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9%、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2%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第五,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增強,表現出較強的調整彈性和承受力。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GDP增速的貢獻率為65.1%,2018年全年更是高達76.2%。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和巨大市場將為中國和世界經濟提供持續的增長動力。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此前,個稅起徵點已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我國居民消費自去年年底開始企穩回升。今年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7%,較1至2月提高0.5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服務類消費恰恰是我國內需增長潛力較大的部分。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服務業發展仍有很大潛力。在經濟總量排名前15的國家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2017年平均為63.8%,我國僅為51.6%。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改善,服務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佔比還將進一步提高。服務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據初步測算,我國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是第二產業的1.5倍。我國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提高我國就業率,能部分抵消美國加征關稅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內需結構的改善和質量提升還體現在製造業投資出現了積極變化。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托。今年1至3月,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4個行業貢獻了製造業投資超過50%的增長。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5.1個百分點。

  第六,我國經濟金融宏觀調控工具充足、空間充分。我國央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而我國減稅降費仍有空間,以收入法計算,在我國GDP構成中,生產稅淨額佔比11.6%,比美國高5個百分點;更有測算表明,我國企業綜合稅負目前仍高於美國企業13.3個百分點。

  第七,我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不會改變。習近平主席在前不久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講話中指出,我國“未來將繼續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推動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並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6家,實際使用外資24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我國吸收外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這也有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促進我國與主要經濟體和各貿易夥伴國的合作共贏。

  總而言之,應理性看待中美貿易摩擦,保持定力,推進結構調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無論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是政策調整的空間看,美國加征關稅難以改變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趨勢。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