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 | 三伏天,養生大全

播放GIF

「三伏」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之中氣溫最熱,同時也是氣象潮濕悶熱的時候。這段時間是養生的關鍵時期。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三伏天」,究竟應該如何度過呢?

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做!

1、千萬不要對著空調吹

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出汗很多,毛孔張開,要是貪涼,比如出汗後就吹冷風或者空調溫度太低,人體衛氣不固,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在空調房裡,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專家指出,一般室內空調溫度與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調溫度在 26℃ 即可。如果本身體質虛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長袖衣服,以免空調的涼氣從肌膚入侵而生病。

2、不要貪吃冷飲、喝冷水

貪吃冷飲、喝冷飲,會損耗體內陽氣。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

且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冰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3、忌整天不出汗

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時就出汗,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濕毒排出體外。如果夏天避暑不出汗的話,寒濕封閉在體內,癥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欲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

4、 忌隻吃水果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5. 忌直接沖冷水澡

炎熱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一系列刺激反應,對心臟、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冬病夏治

夏季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會之時,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夏季外界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也是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體充足的陽氣抵擋之下,減輕了。

而到了冬天,外界陰氣重了,人體的陰氣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隨之變弱,慢性病就會「捲土重來」,變本加厲。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以便秋冬抵禦疾病的侵襲。這就是「養生,要順應天然」的觀點。

夏季氣象炎熱,很多人喜歡在陰涼處喝冷飲來消暑,由於夏季人體的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讓暑濕入侵人體。

暑期避暑,危害有三:

一是熱邪不出,內外熱邪勾結,心焦、肉酸、氣短、皮粘等諸多不適纏繞周身;

二是熱邪壅阻,外遭風寒,常患熱傷風感冒;

三是體內陽氣不足,身心不長,表現為秋冬心寒,四肢不溫。

對此,我們時令養生人,非但不感到熬煎,反而歡喜迎來了不可多得的機緣和盛宴。「暑夏病無根。」特指這樣的時空,病邪向外發散,是人祛病的良機;借天力將病拔出,不亦樂乎。

所以我們講:秋冬的病往往是夏天播種的;夏天播種秋天的疾病,也會播種秋天的健康和充實。暑夏在身心播種了充足的陽氣,秋天心曠神怡,肌肉充滿活力,氣色如白絹裹璞玉;如果種下寒涼,秋天腸胃虛寒,肢體萎軟,面色青灰。

這樣養生效果最好

1、晚上泡腳,養腎補血

晚上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溫以40℃~45℃為宜。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代表著腎寒。

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代表著氣虛。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

艾草泡腳效果才好。艾草有溫通經絡、活血驅寒的功效、泡腳時可以直接為身體注入陽氣,逼出體內的寒氣和濕氣。三伏天泡腳的人 身體都不會太差。

2、飲食清淡,消暑生津

在《內經》中就提到了:「用熱遠熱,食亦同法。」意思是,氣象炎熱時應避免用辛辣溫熱、大補的食物。要注意清淡解暑,多吃蔬菜水果。氣象酷熱出汗多,容易傷津耗氣,益氣養津的食物也不能少,比如百合、大棗、山藥等。

3、適當運動,排毒養陽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天適當的運動鍛煉,讓身體出出汗,更有利於排出身體的毒素和陽氣的舒展。但是鍛煉也得講究輕緩,切忌以出汗多論英雄,汗出多了也會傷及人體津液,陽氣也隨著出汗就排泄了,因此運動要適度。

建議:鍛煉的時間盡量選擇清晨或者黃昏時分,氣象不太熱的時候。

4、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分鐘之內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5. 靜心養性,安然過「伏」

《黃帝內經》就明確指出:「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不要對夏天的炎熱感到厭惡,情緒要平和不要發怒,使氣色煥發光彩,使體內的陽氣自然得到宣暢,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現在外一樣,這就是夏天的養生之道。

靜坐除煩

端坐閉目吞津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具體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吞咽3次;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來 源:凈土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