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腎積水腎核素顯像檢查的若乾問題

腎積水是小兒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文獻報告胎兒期發現的腎積水高達1-5%左右。雖然多數胎兒的腎積水是一個良性過程,最終不需要手術乾預,但是必要的評估是必不可少的。過去,甚至於現在國內部分醫院對小兒腎積水的評估多數還停留在簡單的超聲隨訪上,但如歐洲小兒泌尿外科指南等國際指南早就將功能評價納入了常規隨訪範圍內。我們治療決策的制定除了要看序列超聲隨訪情況,腎功能評價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畢竟,對於腎積水我們治療的目的是保護、挽救腎功能,而不是消滅腎積水。

提到腎功能評價,就要說用得最多的腎動態核素掃描了。有時候我們也叫它腎圖或者簡單叫ECT。這個檢查是通過在血管裡注射有放射性的顯像劑(即核素),這些顯像劑會通過腎濾過後經過尿液排出體外。核素掃描就是注射核素後追蹤記錄核素通過血液進入腎臟,通過腎皮質、髓質到集合系統最後排出到膀胱的過程,做得更詳細還可以看排出體外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腎功能好,攝取並排出的核素就多,反之,功能不好就排出減少。實際操作中,還可以引入利尿劑促進腎做功。腎核素顯像是能反應分腎功能和積水程度的一項檢查,可以同時提供分腎功能和腎臟排泄情況。

在一個腎圖上,有很多不同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判斷腎的工作情況。以往通過利尿腎圖排泄曲線評估腎臟的排泄情況,將腎圖曲線分為無梗阻型、未確定型和梗阻型,認為如果T1/2大於20分鐘時提示存在梗阻,意味著需要手術乾預。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認為T1/2延長並不意味著一定存在梗阻。

最近有學者提出核素顯像劑從腎皮質到髓質和集合系統的通過時間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如果這個時間>3分鐘則可能提示需要手術乾預,但這一理論還未得到廣泛證實。

另外,在腎核素掃描檢查中有一個特殊現象,積水側的檢查結果反而比正常側功能更好。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測量過程中腎盂腎盞也被計算在內導致腎功能被高估;二是梗阻引起了暫時性積水側做功增強,分腎功能升高。

不同於單側腎積水,雙側腎積水患兒由於缺乏正常側腎臟做對照,雙腎實際的分腎功能通過腎圖很難評估,所以嚴密的超聲隨訪是必要的。那麼是不是說雙腎積水就不需要進行核素檢查呢?並不是,雙側積水核素檢查雖然不能得到所謂與正常腎功能的對比情況,但仍然可以看排泄曲線。

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產前診斷腎積水的患兒都需要做利尿性腎核素顯像檢查,目前認為,產前診斷的輕度腎積水是安全的,但中度或重度腎積水(SFUⅢ-Ⅳ級)的患兒需要行該項檢查。普遍認為生後第2個月是做第一次腎臟核素檢查最合適的時間點,此時腎臟功能已成熟,腎小球濾過率已經翻倍,腎臟對利尿劑的反應性更好。如果生後隨訪超聲提示腎積水加重,需複查利尿性腎核素顯像;如果重度積水持續無好轉,可於生後3-6月複查利尿性腎核素顯像。

最後,腎核素現象干擾因素比較多:非標準化操作、檢查前未充分水化,造影劑外滲、患兒檢查時移動、檢查前膀胱未排空、腎臟功能不良以及腎盂嚴重擴張都可能對核素結果造成影響。所以結果的判讀需要找專業醫生來看,不要自己解讀結果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