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5-59歲是生命高危期,謹記:7個致癌習慣,最好一個別佔

「長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長壽,還需要在細節上多用心。」

45-59歲是生命高危期,身體各個器官功能下降,易患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甚至會危及生命。

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人到中年,最怕查出癌症,俗話說「一人患癌,全家遭殃。


想平安度過「生命高危期」,謹記:7個「致癌」習慣,最好一個別佔!

理論上,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當在更新過程中,DNA複製「出錯」,會導致基因突變,變異的細胞中一部分會變成前癌細胞。


一,煙

煙草中有數千種化學成分,有很多有害物質有致癌性,也有促癌性,長期吸煙會誘發癌症,如肺癌、胃癌、鼻咽癌、攝護腺癌等。

《科學》國際期刊上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連續一年、每天抽完20根煙的人,體內的每個肺細胞會發生150個突變。

二,酒

酒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一級致癌物」。

酒精進入體內,經肝臟代謝、分解,當酒精不完全分解時,會產生大量乙醛,而乙醛有很強的毒性,可導致染色體重排,並永久性改變DNA序列,從而誘發癌症的風險。

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發生 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三,鹽

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控制不好攝入量,對身體也有一定損害。

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長期如此,會增加對致癌物的易感性,誘發胃癌的發生。

吃得太鹹,還會導致滲透壓高,破壞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胃癌的風險。

高鹽飲食的人比清淡飲食的人,胃癌的相對發病風險增加近2倍。

四,油

高動物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過多,而纖維素、維生素等攝入不足,會使致癌物的吸收和溶解增加。

長期如此,可能會誘發腫瘤細胞產生,導致腸癌發生。

美國威斯康新州州立大學一項實驗,歷經27年,對猴子進行對比,喂簡單的蔬菜水果、五穀那組依舊精神奕奕,毛色光亮,而天天大魚大肉那組,一臉老相,海的了癌症、高血壓等。

五,糖

糖食用過多,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瑞典科學家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很少和甜飲料的人相比,每天喝兩杯甜飲料的人 患胰腺癌的風險要高90%;

每天吃5小杓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 比不吃糖的人高70%;

每天用甜水果醬塗麵包片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 比不吃甜食者增大50%。

六,愁

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很大。

對那些情緒壓抑、患得患失、多愁善感的人,他們的免疫力相對減弱,對抵抗異常細胞能力下降,長期如此,會誘發癌細胞生成

如,生氣。

長期生氣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身體免疫功能降低,促使癌症更易發生。

七,懶

「懶」是一種病。

有人笑稱,得了一種癌症,叫做「懶癌」。

要知道,懶得動,是癌症的幫凶。

「懶人」身體血液循環比正常人慢,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容易改變體內環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生。

研究發現,每天鍛煉少於30分鐘,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會增加患一些癌症的危險。


想平安度過「生命高危期」,謹記「三勤」:

1,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補充體液,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還可稀釋血液,預防血液粘稠。

勤喝水,每天飲水量至少為1500毫升為宜。

切記,喝水時,小口、慢喝、勤喝,利於身體吸收,才能達到更好的養生功效。

也可放些小植物,泡水喝,有不錯的養生作用。

蒲公英根紅茶:利尿消炎、養肝排毒

經發酵處理製成蒲公英根紅茶,降低了寒性,更適合長期飲用。

蒲公英,眾所周知,有利尿消炎、養肝排毒的作用。

喝水時,放些蒲公英根紅茶,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預防和改善泌尿系統疾病,如尿道炎、盆腔炎等。

歸肝經,能保護肝臟,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損傷,解除抗菌素作用後所釋放的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且還可增強肝臟再生能力

2,勤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免疫力,還能增強心肺功能。

同時,運動還可舒緩壓力,讓人變得樂觀、更積極。

最好的運動是有氧運動,如步行、跑步、騎車、游泳、跳健身舞、扭秧歌、滑雪等。

運動,能減少體內脂肪,預防肥胖及其相關疾病;還有助於調節血壓、控制血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證明,1小時有氧代謝運動能使衰老遲到2.5小時。

3,勤用腦

「用則進,廢則退」實踐已證明,人用腦越勤,大腦各種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越多,形成的條件反射越多。

「大腦多用則靈,長期不用則殆。」勤用腦,可延緩衰老。

經常讀讀書、下下棋,不斷給大腦新的資訊刺激,積極思考,腦細胞的衰老會延緩而保持較高的靈敏性,增強活力,利於大腦健康。


想平安度過「生命高危期」,謹記「四懶」:

「懶」,有時候講究懶藝術、辯證地懶、科學地懶、高水準地懶,從而懶出健康,懶出長壽。

1,懶得「多吃」

人到中年,身體消化功能就會下降,多吃會增加胃腸消化負擔,控制好攝入量,同時還要保證營養均衡補充。

預防血管疾病,建議,每天補充5毫升蘇子油是有必要的。

蘇子油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進入體內會分解為EPA,而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利於清除血管內「壞的」膽固醇,調節脂質代謝,預防血管堵塞。

2,懶得「生氣」

生氣,對身體傷害很大,傷害心臟、肝臟、消化系統等。

與其生氣,不如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想得開」心態好的人,身體多數都不錯。

如果有人嘲笑你、挖苦你、歧視你,不要往心裡去,乾嘛跟自己過不去。

建議,不管什麼時候,自己有不良情緒了,及時找到適合的方式排泄掉,不要生悶氣。

3,懶得「起床」

很多人起床,習慣鬧鐘一響,「一咕嚕」就起來,但這樣起床方式,容易使血壓驟升。

建議,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早上起床時,醒後多趟2分鐘,當身體慢慢甦醒後再起來。

4,懶得「走路」

經常走路,當然是好事。

但,切記,「飯後百步走」對身體也不一定好。

飯後不宜立即走路、散步,否則會增加胃腸負擔,使原本在胃部的血液,走路後,分到四肢,這樣會影響消化。

建議,飯後1小時左右後,再去走路、運動。

【本文章內容由營養師小霞老師原創,企鵝號首發,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複製!謝謝~】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