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創始人綁定”困境

(本文首發於2019年5月16日《南方周末》)

由於做了深度綁定,一旦創始人的言行出現瑕疵,企業極易深度卷入,品牌受損,經營受牽連,甚至陷入危機

企業的人格塑造歷來是難題,決策者們通常在想清訴求後,設計標語廣而告之,或請明星代言,對外宣示人格。但標語抽象空洞,明星又是皮笑肉不笑的“雇傭兵”,今天為你月台、明天就可能轉投競敵門下,這樣的虛構人格漂浮不定,可信度不高。

在這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一切人對一切人的傳播”成為新業態,每一個個體都擁有了傳播自主權,於是,企業尤其是明星企業的創始人被集體推到台前,他們的人格=企業的人格,他們的個人魅力=企業的魅力,法人≈個人,“我為自己代言”。這派景象在作坊時代是常態,腦補一下這些老品牌:吳裕泰茶莊、張小泉剪刀、胡慶余堂、賴茅王茅、老乾媽……

這種人格綁定具有天然合法性,創始人是企業的締造者,比任何人都更有資格代表企業回答“我是誰”“我要去哪裡”。在治理結構層面,創始人擁有決策權;即便不是大股東,也“同股不同權”,握有多數投票權,說話管用。

這種人格綁定的好處是:經濟實惠,深入人心。憑著馬雲的出色口才,阿里巴巴沒花多少錢,就給全國人民洗了腦,普及了電商理念,和公司的使命。格力的董明珠更進一步,她自掏腰包,注冊新媒體公司,運營“董明珠自媒體”,親力親為。她借各種公開場合製造話題,並“夾帶私貨”,把自家產品捧為中國製造的標杆。她跟雷軍的“10億賭局”至今未兌付,現在看更像是一場雙贏的行銷策劃。

就連嚴肅拘謹的老一輩企業創始人也無法置身事外。萬達的王健林讓“小目標”成了網絡流行語,身為首富卻在年會上動情高唱《一無所有》。他和兒子王思聰在人格場上分工明確:父親的閱聽人是中老年,賣樓賣商鋪,兢兢業業工作狂;兒子的閱聽人是年輕人,做直播、玩電競,懟天懟地“童”言無忌。上陣父子兵,覆蓋老中青。

華為的任正非歷來不喜歡出風頭,對媒體避而遠之。但這些年,他逐漸成了自媒體世界的“英雄帖”題材,任正非的各種“內部講話”總是適時流出,成為“外部100萬+”。這種傳播現象,與華為的業務轉型密不可分,以前的客戶是運營商,低調也無妨;現在要把產品賣給每一名個人消費者,得讓盡可能多的大眾認識你、認可你。

任正非的人格已經與華為這家科技企業做了深度綁定,任正非對大眾的說服力是任何廣告代言人都替代不了的。自強不息、自主創新、民族驕傲……圍繞任正非及其團隊的“人設”打造,是華為手機後來居上的重要推動力。

當然,創始人與企業的人格綁定並非有利無弊,甚至可以說,它能給企業帶來多大好處,就也能給企業帶來多大傷害。由於做了深度綁定,一旦創始人的言行出現瑕疵,企業極易深度卷入,品牌受損,經營受牽連,甚至陷入危機。

術業有專攻,創始人多半未受過系統的媒介公關訓練,眾星捧月之下容易過度自信,放鬆戒備,說話隨意,言多必失的可能性極大。前些年順風順水時,一口一個“兄弟”,塑造梁山泊宋江式的人格;日後遇到困難要裁員了,如何對“兄弟”下手?自己挖的坑,含淚也要填平。

更大的問題,是“綁定容易解綁難”,眼下中國明星企業集體進入交接班周期,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即使是被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早有準備的馬雲,已經做好今年秋天退休的布局,但世人對“馬雲=阿里巴巴”的認識根深蒂固,不少人至今不識接班人張勇。

事實上,每位企業創始人的個人人格都有其局限性,在企業初創階段,用單一人格綁定企業人格,問題不大;但在企業進入多元化階段,或產品服務已經根據市場形勢升級換代後,恆定的單一人格就會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

董明珠把自己的玉照設為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讓害怕嚴厲母親的青少年聞之色變。雷軍承諾小米硬體利潤率永遠不超5%,這位永遠穿著襯衫和牛仔褲的經濟適用男,至今未能打開高端機市場。那個因為一句“我為自己代言”而享盡人格綁定紅利的陳歐,最近幾年一直在谷底徘徊。

(作者系媒體人)

魏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