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好馬老師,再見馬老闆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布將於明年教師節辭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至於未來去向,馬雲公開信中間接給出了答案。“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阿里巴巴稱,教育、脫貧、環保、公益等都是馬雲長久以來已經投身和將更加投入的事業。

同時,馬雲在公開信中盛讚合夥人制度成為此次“交棒”的關鍵,接任者張勇正屬於合夥人序列。馬雲稱,這也標誌著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更新。

未來轉身投入教育事業

阿里巴巴表示,這是馬雲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10年前,阿里巴巴創建合夥人機制,來解決規模公司的創新力問題、長官人傳承問題、未來擔當力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馬雲在信中說:“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為此,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

馬雲在信中還表示,要繼續傳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偉大的使命,就需要更多馬雲、數代阿里人去為之奮鬥,“我們創建的新型合夥人機制,我們獨特的文化和良將如潮的人才梯隊,為公司傳承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馬雲選擇在教師節這一天發出公開信,並以一位老師的驕傲寫到:“作為教師出身的我,看到我們今天的團隊、長官群體、以使命價值觀驅動的獨特文化,以及不斷湧現出的一大批以張勇為代表的傑出商業領袖和專業人才,我深感自豪!”

馬雲並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000001號員工與合夥人。正如信中所表示將“繼續為阿里巴巴合夥人組織機制做努力和貢獻”。

阿里巴巴表示,馬雲也並不會退休,他同時還是鄉村教師代言人、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主席、馬雲公益基金創始人、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教育、脫貧、環保、公益,都是他長久以來已經投身和將更加投入的事業。

全員信結尾部分的兩句話可視作馬雲此時的心情寫照,對自己,他說“世界那麽大,趁我還年輕”;對阿里巴巴,他說“阿里從來不只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里”。

“雙11”教父張勇接任

繼任者張勇並非阿里巴巴創始團隊的“十八羅漢”,他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曾於2005年至2007年期間,擔任盛大的首席財務官,該公司於納斯達克上市。更早之前,張勇於上海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和企業谘詢部門資深經理。

2009年,張勇出任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CEO 。2011年馬雲空降了原百度COO葉朋為天貓CEO,但到了2012年,馬雲調整內部結構,張勇再次調往天貓擔任CEO。2013年張勇升任阿里巴巴集團COO,負責整個PC端交易。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張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

雖然出身財務,但張勇對市場、用戶、產品等都頗有思考。張勇對用戶需求極為敏感,並喜歡撲在市場一線,他曾力主天貓首頁的“千人千面”,注重大數據的挖掘。

張勇更在諸多方面改變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隨後力主舉全集團之力“All in無線”,使手機淘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台。可以說,正是張勇奠定了阿里巴巴從PC端向移動互聯變遷的最重要基礎。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打造的天貓“雙11”,一經推出即成為現象級商業盛事,這一凝聚和調動全球商業力量的標杆迄今難有後來者超越。

張勇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標杆盒馬,入股高鑫零售,收購餓了麽,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國際品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成為2017年以來的全球商業關鍵詞和重要趨勢。

在張勇擔任CEO的第三個年頭,阿里巴巴業績持續走高。最近公布的2018財年財報顯示,阿里營收增幅達到58%,創下了上市以來最高增速。張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GMV達1兆美元,遠景目標是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盈利小企業、創造1億就業機會。

張勇被馬雲稱為合夥人機制下人材梯隊中的“傑出商業領袖”。馬雲表示,在擔任CEO的3年多中,張勇以卓越的商業才華、堅定沉著的長官力、超級電腦一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帶領阿里取得了長遠發展,實現連續13個季度持續健康高速增長,已經證明自己是中國最出色的CEO。更因為他的戰略格局和組織文化傳承上的擔當,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長官的團隊,是馬雲與阿里巴巴合夥人群體現在最正確的決定。

合夥人制度成交接關鍵

其實在2009年,馬雲就意識到接班人問題。但苦於接班人選問題棘手,所以在當年阿里巴巴做了CEO梯隊訓練。

“阿里從08年、09年開始,對年輕人的培養上升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尤其這兩年,我是故意不回公司的。我刻意不回來。”馬雲在2009年就有意識淡化其個人在公司治理的影響。在同年的阿里巴巴十周年年會,包括馬雲在內的十八位創始人集體辭去創始人身份,和其他一些員工共同組成合夥人,以表明拒絕“元老”心態,培養更多接班人,這也是後來合夥人制度最初的由來。

“合夥人,作為公司的運營者,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又是股東,最有可能堅持公司的使命和長期利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早在 2010 年就試運行,馬雲2013年10月在內部公開信中指出,頒布合夥人制度正是希望通過公司運營實現使命傳承,使阿里巴巴從一個有組織的商業公司,變成一個有生態思想的社會企業。為此,集團希望更多的阿里人湧現出來加入合夥人團隊,使其生態化組織擁有多樣性和可傳承性,保持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對外表示要做102年的公司,在自己十四歲的時候,開始有節奏地在積累組織傳承的經驗。

每年合夥人可以提名選舉新合夥人候選人,新合夥人需要滿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關聯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對公司發展有積極的貢獻;高度認同公司文化,願意為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竭盡全力等條件。擔任合夥人期間,每個合夥人都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合夥人主要是創始人、和公司一同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2004年前進入公司的非創始人管理層)以及從外部引進的專業管理人才,上述人員保持了一定比例。目前,阿里巴巴合夥人已經擴充至36人的規模。

最新一期合夥人名單

阿里巴巴合夥人與傳統法律意義上的“普通合夥人”有所不同。它與雙重股權結構(AB 股)類似,目的是為了保障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其最重要的實質權力就是對簡單多數(目前11席中的6席)的阿里巴巴董事會候選成員進行提名。與其它公司一樣,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上任也要經過股東大會的表決,但只要簡單多數席位的提名權掌握在代表管理層意志的合夥人手裡,那董事會就仍然受到管理層的控制。董事會仍然是享有極高的經營決策權,對股東大會負責。合夥人則通過人事控制權來影響公司。

互聯網公司如何走向“百年”長青

無論國內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還是國外FANG(Facebook、Apple、Netflix、Amazon),這些互聯網公司往往帶有鮮明創始人價值觀。為防止上市融資後控制權被稀釋,他們往往通過“同股不同權”安排保障創始人核心地位,即便同股同權,也會通過委託投票權或一致行動人協定等方式來確保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

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在女兒出生時,曾表示捐贈所持Facebook99%的股份,用於慈善事業,但通過相應制度設計,這並未影響其對公司的控制權。

然而,這種絕對的權力不可能永遠維持。沒有企業不希望基業長青,但人的存在卻有旦夕禍福,集中了公司大權的“創始人”角色的承繼問題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問題。

這些互聯網浪潮中成立起來的公司現如今大多正值青春,創始人卻多已年過(近)半百。BAT中,百度18歲,李彥巨集50歲;阿里19歲,馬雲54歲;騰訊20歲,馬化騰47歲。幾年前便曾有人如此評價BAT各自對創始人的依賴——如果李彥巨集離開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是70%;如果馬化騰離開了騰訊,公司所受的影響是50-60%;如果馬雲離開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大約只有30%。據說馬雲聽聞後,認為這個比例“還可以再低些”。

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1月31日,李彥巨集目前控制百度55.1%投票權。李彥巨集技術出身,百度有很強的工程師文化,李彥巨集曾在一次演講坦承,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工程師,不善管理,創業之初曾寄希望尋找“懂管理”的CEO,“後來發現不行,很多事情我不管會出問題。”

與李彥巨集“不管會出問題”的想法不同,從公開演講記錄來看,馬雲似乎就要雲淡風輕些。2014年,他在清華的一次演講中說:“其實在阿里巴巴,我數學不好,管理也沒學過,會計也不懂,財務報表我也看不懂,這是真話,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丟人的,承認自己不懂並不丟人,不懂裝懂很丟人。我到今天為止沒到淘寶上購過一件物,我沒用過支付寶,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麽用,但我耳朵豎起來我老是在聽支付寶到底好還是不好,因為我用多了我會捍衛自己的產品,但是我不用……我們永遠相信未來,相信年輕人,相信別人,我如果不相信別人,阿里巴巴的程式寫不出來,我不相信別人,今天市場不會做的這麽大……”

李彥巨集曾為百度延攬不少重磅大佬,吳恩達、張亞勤、陸奇等等,但吳恩達、陸奇均相繼離開。一位今年初離職百度自行創業的工程師表示,“公司架構上的一些安排我們確實沒懂,比如當初從微軟請來張亞勤,卻讓張亞勤去管了公關。”

相比之下,國外互聯網公司在公司架構和公司治理中對創始人權力製衡相對成熟。比如,祖克柏雖然控制了大多數Facebook投票權,但2016年,公司章程調整規定,祖克柏只有繼續留在Facebook,才能保持對公司的大多數投票權,祖克柏也不能將控制權交給後代。

Facebook董事會在代理檔案中表示,新的條款將保證,如果創始人不再帶領公司,那麽公司不會一直是由創始人控制的公司。

很多公司都需要經歷創始人到職業經理人的過渡。谷歌的創始人之一拉裡·佩奇其實早先也是一個“控制狂”,但在投資人股東的要求下,不得不“放權”尋找CEO,他和谷歌前CEO施密特之間的磨合、互信最終成就了今天的谷歌,施密特的地位和貢獻絲毫不亞於兩位創始人。

有一組數據是,截至2016年,全球壽命超過100年的企業,日本有2.1萬家,美國有1100多家,中國還只有10余家。百年企業如何成就,年輕的互聯網公司會如何探索鋪就自己的未來路線,今天的巨頭是否仍然是百年後的巨擘,BAT或者FANG哪一家走得最遠,今天19歲生日的阿里巴巴能走到102歲嗎?期待他們的商業傳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