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監會官員: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談規模沒有意義

  中國銀監會官員: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談規模沒有意義

  中國新聞網

  浦山基金會第二屆年會3月17日在上海舉行。 繆璐 攝

  中新網上海3月17日電 (記者 繆璐)“金融本身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工具,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隻談規模大小,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17日表示,“金融發展是實體經濟壯大的結果,而不要想著通過把金融做大來推動實體經濟,這就本末倒置,容易引發危機。”

  范文仲是在出席當天舉行的以“金融危機10周年回顧與未來金融風險展望”為主題的浦山基金會第二屆年會時作上述表述的。范文仲認為,把提高金融產值佔比作為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啟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大背景下,金融成為最賺錢的行業,其收益率遠遠高於實體產業。各國普遍相信金融業規模越大越好,於是紛紛著力建設“金融中心”,歐美國家金融產業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開始大幅上升。

  短短十年間,美英金融業產值佔GDP的比重提高了2個百分點。冰島依靠高息攬存模式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資產曾一度上升到GDP的7倍。范文仲對此評價到:“這些都是建立在表象之上的繁榮。”

  范文仲強調:“發展金融業的目標實際上是促進資源的有效分配,是通過金融工具把經濟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個體、地區向利用效率高的個體、地區轉移,而與其規模和在GDP中佔多大產值沒有關係。如果背離了金融這個本質就肯定會出問題。”

  展望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范文仲建議,就微觀層面而言,機構要堅持穩健的經營風險指標和企業文化。除了銀行業要保持較高的資產和流動性指標外,企業也需明白一個機構“活得久”要比“長得快”更重要。

  至於巨集觀的層面,就是要有巨集觀審慎監管。范文仲認為,金融業發展要把握住財政、貨幣、監管三支柱的平衡,要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填補監管真空,從而在機構監管之外,達到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有全局性的判斷、把握和管理。”(完)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