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 例意外發現的直腸癌!如何才能夠早期發現?

播放GIF

一名 48 歲的中年男子,因為體檢時發現碳 14 呼氣試驗陽性,而在門診顧問病情。考慮到他從未進行過胃鏡檢查,年齡也接近 50 歲了,因此我建議他做個胃鏡檢查,順便也做個腸鏡檢查。

很多情況下,患者在沒有非常明顯的不適癥狀時,總是拒絕胃鏡、腸鏡檢查的。但是這個男子卻比較爽快地答應了。

按照預約的時間,患者今天來做檢查。胃鏡很快就順利完成了,除了胃竇粘膜糜爛外,還存在十二指腸潰瘍。看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已經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害,需要規範治療了。

接著,開始腸鏡檢查。

令人震驚的是,腸鏡進入腸道約 15 厘米,赫然可見腸腔內全周性不規則隆起性病灶,病變表面粗糙糜爛。病變造成腸腔明顯狹窄,甚至腸鏡都無法繼續進入(見下圖)。

根據經驗判斷,該病變極大可能為惡性,即直腸癌。而且已經不是早期,而發展到進展期了!

難道病變已經到這樣程度了,患者居然沒有臨床表現嗎?

再詳細詢問患者癥狀,卻沒有腹痛、腹脹、大便習慣改變、以及消瘦等結直腸癌的常見表現。患者自訴偶爾在大便時少量便血,自認為是「痔瘡」而未予重視。

就這樣,在一次常規的腸鏡檢查中,「意外」地發現了一例直腸癌。

通過這個病例,再次提醒:

  • 胃腸道腫瘤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顯癥狀的;

  • 直腸癌常會被當做痔瘡而忽視;

  • 內鏡檢查是儘早發現胃腸道腫瘤的最有效手段。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是人體消化道最末端的一段,長度約 1.5 米,包括結腸和直腸兩部分。起源於結腸與直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即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生大腸癌約 25 萬例,死亡超過 14 萬例。

患了大腸癌的結局與發現病變的早晚有極大的關係。如晚期發現,則患者生存超過 5 年的機會僅有 12%。而早期發現並治療,那麼生存超過 5 年的可能性大於 90%。由此可見,大腸癌其實並非那麼可怕,關鍵是能夠早期發現!

如何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

進行大腸癌的篩查是關鍵!

如果等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部腫塊、腸梗阻、消瘦等癥狀出現再就診檢查,則往往腫瘤已發展到了進展期。篩查,是指對大量無癥狀的人群進行普遍檢查,再選擇出高危人群進行精查的方法。

哪些檢查方法可用於大腸癌篩查?

主要的方法為:大便隱血檢測、血漿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檢測、結腸鏡檢查。

篩查的具體流程如下圖:

由此流程圖可見,對所有篩查對象首先通過評分區分為高風險與低風險的不同人群,對高危險度者直接進行結腸鏡檢查。而對低危險度者僅需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檢查或基因檢測,出現陽性結果再進行結腸鏡檢查。

說明:得分小於 3 分為低風險,大於或等於 3 分為高風險;一級親屬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父母);體質指數 = 體重(公斤)/身高(m)平方。

那麼,結直腸癌如何早期預防呢?點擊圖片,一圖讀懂~

參考資料

1.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北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