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控疫情or開放經濟?新加坡的艱難取捨

上月,彭博社發布“全球抗疫排行榜”(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首次超越紐西蘭登上榜首。

彭博社認為新加坡在經歷客工宿舍疫情集中暴發後,通過實施嚴格的邊境管控與隔離措施,新加坡國內社區病例幾乎為零,民眾的日常生活基本恢復正常,甚至能夠進行聽音樂會或坐郵輪等活動,並且已有約五分之一人口接種新冠疫苗,遙遙領先於其他抗疫成績優秀的國家和地區。

△2020年6月12日,在新加坡發生新冠疫情期間,在船上工作數月的印度海員來到新加坡樟宜機場,準備乘機返回印度。

根據總榜,新加坡之後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紐西蘭、澳大利亞、以色列、台灣、韓國、日本、阿聯酋、芬蘭和中國香港。中國大陸雖然在“當月每10萬人確診病例數”和“當月死亡率”數據上表現亮眼,但“全民疫苗接種率”相對不高,排在第12位。榜上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排行分別為越南(12)、馬來西亞(20)、印尼(34)、菲律賓(45)。

“排行登頂”顯然是對新加坡防疫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但與此同時,新加坡官方和社會各界也紛紛發聲,呼籲“不可自滿松懈”。不少意見領袖在網上提醒民眾,新加坡畢竟是“城市國家”,防疫管控上不可與土地面積廣闊的國家相提並論,中國等大國才是抗疫的真正典範。

△ 2021年4月22日,在印度城市新孟買(Navi Mumbai),一輛運輸卡車裝載了氧氣罐。

《聯合早報》也發表社論,以印度和菲律賓未能借鑒歐美國家、疫情稍有放緩便放鬆管制引發反彈的教訓,提醒國民抗疫將是一場持久戰。

作為城市國家,新加坡必須盡可能早地逐漸開啟邊境,步步為營恢復旅遊與會展活動,維持開放、通暢和安全的國際形象。此外,新加坡國內發展需要從印度、印尼等國家雇傭大量的客工,這必然意味著境外輸入病例或變異病毒在社區傳播風險的增加。

近日,新加坡本地社區病例激增幾十例,並出現包括醫院、碼頭、移民局等多個感染群,高校研究員、食堂幫工也感染確診,政府不得不再次收緊社區防疫措施,盡可能阻斷病毒傳播鏈。

防疫措施的收緊和境外輸入病例引發的社區疫情在本地社群中引起不滿,部分民眾埋怨政府持續開放邊境、允許來自印度等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士進入新加坡,這些高風險人群危及本地社群的安全,政府為此收緊防疫措施又導致了酒吧、KTV、電影、音樂會、戲劇等本地產業倒閉或持續虧本,更多的新加坡人因此失業或蒙受損失。有人認為應將隔離期延長至28天,也有人指責執政黨在贏得大選後不再顧及選民利益。

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新加坡唯有保持邊境開放、盡早與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實現人員往來、適量引入客工,才能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為此,政府必須通過開放邊境和確保物資流通,維持新加坡航空等大型公司的運營,以保住經濟和就業的大局。

相比之下,新加坡民眾更加關注自身健康,擔憂境外疫情帶來的衝擊。政府有必要放下精英主義姿態,向民眾耐心講解政府的考量並征求諒解,因為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不僅是防疫持久戰最終取勝的關鍵,也是下一屆大選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抗衡工人黨的重要力量來源。

撰稿:本刊特約記者 賈雯雯

責編: 袁亞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