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注意高血壓,小心老了「癡呆」!

除了腦卒中,也要注意癡呆風險啊!

來源|一條錦鯉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說到高血壓傷腦這件事兒,不管是心血管內科醫生還是神經內科醫生都不會陌生:


急進型惡性高血壓更容易引起高血壓腦病;

長期高血壓可以使腦血管發生缺血與變性,形成微動脈瘤,破裂就會發生腦出血;

高血壓也會參與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粥樣斑塊破裂和腦血栓的過程中;

腦小動脈閉塞性病變引起針尖樣小範圍梗死病灶就是大名鼎鼎的腔梗……

今天,我們拋開這些醫生朋友們如數家珍的傷腦病,來談談高血壓可能增加的癡呆風險。

6月12日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縱向研究顯示,中年人收縮壓>130 mmHg,以後患癡呆的風險就會增加

該研究意在探究50、60以及70歲人群收縮壓水準與癡呆發病率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觀察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情況是否與高血壓和癡呆這兩種疾病有關。研究納入了8639人,其中32.5%為女性。研究者記錄了對象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各個血壓數值所對應的年齡,後根據電子健康檔案確定了癡呆的患病情況。

在回歸分析中,又根據受試者的社會人口因素、生活方式以及患慢病情況加以調整後得到了以下結論:舒張壓數值與癡呆風險無顯著關聯;在45到61歲間收縮壓長期>130 mmHg以上的對象,較血壓<130 mmHg或短時間>130 mmHg的人群發生癡呆的風險更高(HR 1.29, 95% CI 1.00, 1.66);且在多態模型中,在50歲收縮>130 mmHg,但隨訪中未發作心血管疾病者,在日後也有更高的患癡呆風險。

觀察上圖,我們不難得到以下結論:50歲真是個敏感的年齡,只有在50歲組群體血壓>130 mmHg時才能觀察到與癡呆的聯繫。腦組織長期暴露於高血壓後的不堪重負也許是癡呆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而且130 mmHg這個數值,也與我們之前認為的確診高血壓的「收縮壓大於140 mmHg」有一定的出入。儘管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已經在去年11月的指南中將高血壓的標準降低到了130/80 mmHg,但最新歐洲指南仍然將診室血壓140/90 mmHg定義為高血壓標準。

研究者也對受試者在隨訪中未發作心血管疾病但患上癡呆的這一現象做出了解釋:雖然這些人沒有表現出「極端」腦組織受傷,但是腦血管的亞臨床,或者說「沉默」損傷依然不可忽視,比如:腔梗、微出血灶、白質改變等等。這些微小損傷的累積也可能和高血壓患者患癡呆風險增加有關,腦血管病有極大可能是高血壓導致認知障礙的罪魁禍首。

無獨有偶, 6月12日發表在《心血管研究》上的一篇影像學相關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在這項由義大利政府資助的項目中,研究人員用3T MRI掃描了接受過2T MRI掃描後無明顯異常的受試者頭部,並結合不同個體所處的血壓狀態分析得到以下結論,在患有高血壓的受試者群體中,常可以發現三條白質纖維束的改變。而且,這三條白質纖維束與腦負責認知的區域相連,受試者的認知功能評分也較低,大腦的資訊處理速度、執行能力以及記憶能力也較差。

基於影像學的角度,3T MRI可以發現傳統MRI沒有發現的微小病變和纖維束損傷。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得「沉默」的損傷重得話語權,並將高血壓所致癡呆的預防進一步提前。

從今往後,再和正值中年頑固的拒服藥物控制高血壓的患者溝通時就有新的策略了:

不控制血壓,小心老了癡呆哦!

References:

1.神經病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

2.內科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Abell, J.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and dementia in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role of age, duration, andthreshold used to define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18.

4.Carnevale, L., et al., BrainMRI fiber-tracking reveals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without damage at conventional neuroimaging. Cardiovasc Res, 201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