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秋時期最會“作秀”的君王,一口氣將自己“秀”成了霸主

“秀”是一句流行語,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用“秀”這個字形容驚人的操作。“作秀”則是一個漢語詞匯,指利用媒體等途徑宣傳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作秀有三種解釋:一是表演、演出;二是展覽宣傳活動;三是弄虛作假,裝樣子騙人。

春秋霸主齊桓公就非常有“秀”的天賦。

齊桓公是薑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早在齊桓公與公子糾爭位時,他出色的演技就已顯露無疑。管仲射中他的腰帶時,齊桓公竟然咬破了舌頭口吐鮮血,裝成一副中箭身亡的樣子,連身邊的鮑叔牙都騙過了。

所以,他堪稱春秋時期第一行為藝術家。當然,在齊桓公當政後,已不需再表演行為藝術,而是轉型成“政治秀”,在中原這個大舞台上發揮演技。

由於,早年齊國在長杓之戰中落敗,齊桓公上位後勵精圖治,打算一雪前恥興兵伐魯。戰爭打響後,齊軍連戰連捷,勢不可擋,魯莊公被來勢洶洶的齊軍嚇破了膽,連忙派遣使者要求割地求和,與齊桓公在柯地會盟。

於是,齊桓公興高采烈地帶著管仲赴約,誰知雙方進行和談時,魯國沒安好心,在會場上安排殺手挾持齊桓公,要求齊桓公將打下的魯國土地盡數歸還。性命遭到威脅,齊桓公只得妥協,哭喪著臉與魯莊公歃血為盟。

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咽不下這口氣。

雖說,白紙黑字的盟約已簽訂,但是,魯國人卻違反外交禮儀,不但在會場攜帶兵器,還挾持對方的國君,比之地痞流氓不遑多讓。這種因脅迫而達成的盟約有何意義?話雖如此,但若齊桓公拒絕交出土地,齊國的面子恐怕有失。

正當齊桓公左右為難之際,管仲及時的意識到這場外交風波帶來的巨大政治效應,對齊桓公勸諫道:“千萬不能因為蠅頭小利而背信棄義,失去天下人的支援,不如如約將土地交給魯國。”齊桓公疑惑不解,魯國人背信棄義,自己還按他們說的辦,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但是,齊桓公畢竟不是凡人,很快他便想通了其中關節,一條通往爭霸的康莊大道在腦海中逐漸顯現。魯莊公回國後一陣後怕,立即做好了與齊國交戰的準備,誰知齊桓公竟如約將土地拱手相讓,這場外交活動直接讓魯莊公對齊桓公刮目相看。

而其他諸侯國聽說齊桓公如此信守承諾,紛紛稱其講信用,紛紛選擇歸附於齊國。不同於其他時期的霸主國,齊國的強盛是綜合性的,齊國在管仲與齊桓公的治理下文化、經濟、軍事均有了長足發展。

齊國雖強,但南方的楚國、西方的晉、秦也不是弱國,齊國四周還有鄭、宋、魯、衛等小國環繞,倘若齊桓公想以霸道治天下是行不通的。針對齊國的形勢,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建議,就是以齊國的公信力籠絡天下諸侯,大家共同尊周王室為正統。

而與魯國的外交風波正好增加了齊國的公信力,使齊桓公的人格魅力遠播各地。不得不說,這場政治秀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思,使齊桓公收獲大量聲望,成為“諸侯之長”。嘗到了甜頭的齊桓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自此接二連三地在中原各地表演自己的政治秀。

之後,他的演技一次比一次嫻熟,收獲的聲望也越來越多。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進攻燕國,齊桓公慷慨救援,齊桓公親率齊軍抵達燕國助陣,將山戎趕出燕國境內。當齊軍班師回朝之際,燕莊公親自相送,一直送到齊國境內才感恩戴德地離去。

齊桓公對燕莊公說:“我不是天子,按理說不應享受這種待遇,諸侯相送不可出境,我不能對燕國失禮。”於是齊桓公命人將燕莊公途經的齊國土地全部劃給燕國。此番事了,燕莊公感動得熱淚盈眶,齊桓公在中原的聲勢達到高潮。

至此,各地諸侯聽說這件事後,紛紛表示唯齊國馬首是瞻。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統領八國先後進攻蔡、楚二國,以楚國未向周王進貢為由責問楚成王。楚成王只能屈服道:“未向周王繳納貢品的確是寡人的過失。”連一向蠻橫不講理的楚國也震懾於齊國的聲勢之下。

就這樣,打著“尊周”的旗號,依靠著齊國強大的國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在中原上演政治秀的齊桓公,最終,收獲了大量威望。對於不服從齊國號令的諸侯國,齊桓公一律以天子之名聯合其他國家共同討伐,最終,完成了春秋霸業。

史書稱其“良車三百乘,教卒萬人,以為兵首,橫行海內,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

但是,到了齊桓公的晚年卻異常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於公元前643年病死。 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之後,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

參考資料:

【《史記·齊太公世家》、《左傳》、《谷梁傳》、《公羊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