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竟有42家機構“一基未發”!釋放怎樣的信號?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債券指數基金、科創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偏股基金……今年以來,多類爆款基金銷量驚人,也讓10多家公募新發基金規模衝上百億體量。

然而,在火熱景象的背後,由於部分基金公司初創、公司處於整改期間、公司沒有產品儲備或批文等諸多原因,今年還有42家具備公募資格的機構一基未發,新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年內42家機構未發新基金

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96家具備公募資格的機構先後發行了333隻基金產品,合計募集3571.37億元。其中,民生加銀基金以259.93億元新發規模名列首位,匯添富基金以220.11億元位居其次,工銀瑞信、南方、鵬華等10家公募新發基金也在市場上攬金超過百億。

不過,就在新基金發行市場熱鬧募集的同時,也有42家具備公募資格的機構今年並未發行新基金。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我國境內共有123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及券商資管子公司13家、保險資管2家,具備公募基金發行資格的機構共有138家。這也意味著42家一基未發的機構在全部公募中的佔比超過了三成。

從記者統計看,42家未發新基金的公募中,有9家為2018年以後成立的次新公司。

按照新設公募基金公司產品發布流程,新公募獲得核準設立批複後,應當按照公司法、基金法、基金公司管理辦法等要求,完成新公司組建工作,並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的營業執照後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自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應當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基金公司初創、尚在籌備期是這類基金公司今年尚未新發基金的重要原因。

北京一家次新公募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募於去年核準設立,目前已經完成公司組建、繳納出資、聘任高管等具體事項,目前正在緊鑼密鼓與多家機構聯絡,成立公司首隻基金,初創基金公司在籌備期沒有成立新基金也屬正常現象。

中小公司基金發行難

除了新基金初創的原因外,公司處於整改期間不得成立新基金、公司沒有產品儲備和批文等也是重要原因。

北京一家小型公募人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募目前仍處在整改期間,這是今年沒有新發基金的原因。

北京另一家小型公募市場部人士也表示,由於她所在的公募最近沒有獲得產品批文,缺乏產品儲備,也導致今年以來一基未發。該人士稱,“我們此前申報的有定開債基和靈活配置型基金,部分產品獲批節奏趨緩,加之手中也沒有存量的產品批文,所以上半年就沒有新產品面世,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有兩隻拿到批複,會及時醞釀新基金的發行。”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中小公募由於新基金發行渠道不暢,新發基金成立規模較小,反而會由於公司旗下迷你基金過多產生處置壓力,今年在產品策略上將重點做好老基金的持續行銷工作。

Wind數據顯示,排除9家新設立的基金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33家沒有發行新基金的機構中,華宸未來基金、恆越基金、中航基金等10家公司旗下基金平均規模低於2億元,江信基金的基金平均規模也在2億元附近徘徊,上述不少公募旗下迷你基金扎堆,公司總管理規模甚至不足10億元。

華南某大型公募資深研究員認為,事實上,拿不到產品批文、做老基金持續行銷都是公司自身的原因,並不是不發新基金的最重要的因素。他分析,一是很多銀行建立了公募基金“白名單”,公募非貨基規模低於50億元的很難進入銀行的渠道做銷售;二是絕大多數產品持續行銷效果堪憂;三是部分尾部公司的生存環境相對艱難。

上述北京次新公募副總經理也表示,資管新規後,公募頭部公司優勢越來越明顯,各項資源和創新產品向頭部公司傾斜;另一方面,從銀行等銷售渠道看,新公司無法進入銷售“白名單”,基金發行成立的難度很大,中小公司需要作出產品創新或新的銷售思路才能有所突破。

不過,在未發新基金的公募名單中,也出現了長信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上海東方證券資管等規模超500億甚至千億的中大型公募。對此,上述北京小型公募市場部人士稱,“除了產品儲備或沒有批文的原因外,不排除少數公募已經進入以業績拉動規模的良性發展軌道,擺脫了以新發基金衝規模的傳統發展思路,這也是公募基金未來良性發展的重要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