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1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日益增多

“近年來,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除了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還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際高考移民”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在國內想上好學校,家長要買學區房,孩子要熬夜做題、去輔導班。但參加聯考就簡單多了,就算要花點錢也是值得的。”一名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的家長說。

2019年,有7名學生被暨南大學招辦質疑為“跨境高考移民”。為了滿足報考條件,自2018年底至2019年初,這些孩子的父母全部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結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子女身份。這個例子凸顯部分學生改變身份走高考“捷徑”的現象日益增多。

短期看,國際高考移民以欺騙、造假甚至違法的手段,“出口轉內銷”獲得特殊的高校入學待遇,更容易地獲得了上名校的機會,挑戰了教育公平。長期來看,如果他們畢業後在國內找工作,又能以海歸名義再次享受優待。這對寒窗十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國內考生顯然是不公平的。

2

中介一條龍辦理,辨識難度增加

“最快兩個月就可以辦理移民,像希臘、馬耳他這些國家投資移民的門檻180萬元左右,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要貴一些,大概380萬元。如果只是想獲得華僑身份,其實可以選擇馬來西亞、菲律賓、瓦努阿圖這些國家,政策相對寬鬆,資金成本也低。”一家移民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向谘詢高考移民相關政策的半月談記者介紹說,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外籍人士只需在大馬銀行存入30萬馬幣(折合人民幣約48萬元),就可以在馬來西亞獲得10年居住權,且一人主申請,全家獲簽。

針對早期通過中介直接購買外國護照進入中國參加外籍留學生考試的現象,教育部於2009年11月發布規定,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這的確提高了國際高考移民的門檻,但在中介的幫助下,要跨過去並不難。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只要取得了華僑的身份,再送到專門對外的國際學校,經過3年的專業培訓,就能‘完美’滿足華僑生的報考資格條件。”有中介谘詢人員表示,家長只要願意花錢,讓考生從內地考生變身“華僑生”,就能操作獲得參加華僑生全國聯招的資格。

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規定,華僑身份的確立並非難事。2009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印發的《關於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的規定》明確,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此外,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的中國公民,也被視為華僑。

長期享受“優待政策”,加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移民政策、長期居住政策的放開,使得不少家長和學生摒棄了早期報名資格造假等簡單粗暴的做法,而是利用政策漏洞,遊走在合法與非法邊緣,增加了國際高考移民的辨別難度。這也催生出一批運作跨國高考移民並形成產業鏈的中介機構。

3

提高制度門檻,保障教育公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從程序上而言,大部分運作內地考生參加華僑生聯考的機構,屬於合法經營。他認為,商業機構在現有聯考政策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並不是監管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問題。他表示,如果既要保留華僑生聯考,又要打擊“國際高考移民”,就必須提高華僑生聯考的報名門檻條件,並加強審核。

近期,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考生,在申請作為國際生報名資格時,必須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這提高了這部分學生進入國內高校的門檻,但對於上述通過中介運作“國際高考移民”的學生並沒有什麽實質影響。

“國際高考移民”問題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軟肋,亟須引起重視,盡快加以解決。

首先,繼續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提高對留學生取得外國國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生活時間的要求,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嚴格對申請者外國護照證明、國籍證明、中國國籍注銷證明、出入境簽章時間進行審核及核算,可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證明人制度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其次,要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準基準。俞敏洪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學生唯一的統一考試是漢語水準考試(HSK),這個考試僅僅對漢語語言水準進行考核,過於簡單,無法對學生的學業水準進行整體衡量。在某種意義上,這進一步催化了中國家長與學生的跨國高考移民選擇。

最後,還須盡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體系、標準、內容及操作模式的界定。“雙一流”高校可製訂相對更高的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布對於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具備相應的學業能力水準。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4期

半月談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 | 編輯:李力

責編:楊建楠

校對:尤立(實習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