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蒜農蒜商很受傷:辛苦一年沒掙錢 周期性魔咒待解

  蒜農蒜商“很受傷” 周期性魔咒待解

  □本報記者 常佳瑞 張斌

  五六月份是大蒜收獲的季節。烈日炎炎之下,蒜農們仍在田間地頭忙著收割大蒜,大大小小的蒜商穿梭鄉鎮街道。在“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的主要街道上,滿載著一袋袋大蒜的車輛來來往往。但一片繁忙之下,蒜農、蒜商其實“很受傷”。

  辛苦一年沒掙錢

  6月6日下午,中國證券報記者來到金鄉縣魚山鎮某村。雖已是午後,但仍能感覺到烈日灼傷皮膚的痛。李建發(化名)大爺剛吃完午飯,準備下地乾活。無奈烈日炎炎,只能先在地頭樹蔭下和村裡的老夥計聊著大蒜收成情況。

  在“中國大蒜之鄉”金鄉縣,李建發已種植大蒜十來年,歷經過大蒜行情的起起伏伏。談起今年的行情,李建發及村裡的老夥計不時發出無奈的歎息。“價格跌的太厲害。”李建發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去年差不多2元/斤,今年每斤只有七八毛錢。這是近幾年最低的價格了。

  大蒜價格斷崖式下跌,蒜農內心“很受傷”。“今年差不多沒掙錢。”一旁的楊壽濤(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稱,現在一畝地大概能產2800斤鮮蒜。按現在的市場價格,能賣2000元左右。但成本太高,從種植到出售,一畝地的成本要超過2000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走訪的幾個村子看到,很多農戶家門口整整齊齊地堆放著成堆的大蒜,上面簡單覆蓋防止大蒜水分過快蒸發的草簾。“大蒜存放時間很長了。價格太低與成本不匹配,只能壓著不賣。如果能稍微漲點就賣了。”肖雲鎮晁莊村蒜農張三友(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辛苦勞作一年沒掙到錢的不止蒜農,銷售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每年五六月份,王新榮(化名)都會做大蒜經銷生意。不過,今年轉行開計程車謀生。“相比前兩年,現在大蒜種植量太多,供過於求,價格走低。沒有利潤,所以今年不做大蒜生意了。”王新榮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相比王新榮的撒手,當地大蒜經銷商趙先民(化名)的顧慮更多。“庫存還有三千多噸。目前市場價格較低,不敢大規模收購,擔心很難賣得出去。最近收購來的大蒜基本都是公司員工家裡種植的,先解決自己人的大蒜滯銷問題。”

  引導蒜農合理種植

  對於今年大蒜價格的劇烈下滑的原因,山東聚匯集團總經理、原金鄉縣大蒜產業資訊協會常務會長楊桂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過去兩年大蒜價格大幅上漲,高價誘惑之下,蒜農紛紛擴大種植量。除主產區外,其他區域也在大量種植,供應過剩嚴重。

  農科院某研究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農民缺乏有效資訊引導,盲目種植,同時農業生產本身具備周期性,如果市場供求資訊不暢,生產和消費容易嚴重脫節,造成農產品滯銷。

  從目前情況看,農產品市場迫切需要加強資訊引導。“難點在於如何引導蒜農合理種植。”楊桂華說。

  為破解這一資訊“死結”,上述研究員指出,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強開展農業監測預警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變事後調節為事前引導。同時,讓各個環節合理分享利潤,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

  基於類似考量,金鄉縣借力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整合大蒜產業,建設了涵蓋全國大蒜產區的資訊平台,為大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生產決策參考。“從大蒜種植,到上餐桌,整個數據都有。對整個鏈條上的數據進行整合,形成數據模型對市場進行預判,指導後期的大蒜種植和銷售。”楊桂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2017年5月,從事大蒜大數據服務的濟寧市中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其運營的中蒜大數據中心旨在為大蒜產業鏈提供實時的綜合數據。

  大數據技術應用難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大蒜業發展帶來了機遇。通過市場終端需求量化指導生產,解決農產品市場資訊傳送的滯後的問題。但對於金鄉縣的蒜農而言,這些技術似乎還沒有起到作用。

  楊桂華說,“金鄉的大數據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還存在各種問題。比如,種植、品質監管、銷售等大數據應用不成熟;數據采集、建模、分析需要巨大的人力、財力支持;農業大數據各成體系,海量數據缺乏統一的整合平台,用戶體驗差。”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解,多數蒜農對大數據沒有興趣,對大蒜大數據的生產指導作用不了解。“種了這麽多年大蒜,都是靠經驗。”李建發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總是希望能趕上行情好的年份。

  “如果蒜農掌握了數據,對市場供需變化情況了解更多,可以合理規劃種植面積,減少市場的周期波動。”楊桂華坦言,從目前情況看,大數據要深入到蒜農差距仍很大。

  如何破局,實現大數據與蒜農的深度對接成為重中之重。“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導;另一方面,全國產區數據須對接。此外,選擇有較大影響力,閱聽人廣泛的社會化組織或商業平台,保證大數據最大限度地傳播,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為蒜農及蒜商提供良好的服務。”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