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睿騁CC等兩大新品遇挫 長安汽車轉型之路依然漫長

東方IC 圖東方IC 圖

  睿騁CC等兩大新品遇挫 長安汽車轉型之路依然漫長

  ◎ 見習記者 肖逸思

  進入2018年,長安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漸下降,銷量也繼續呈現疲軟態勢。原本寄希望於通過新產品來改變當前困境的長安汽車,首戰已宣告失敗。

  “目前公司部分經典產品正處於上一代產品生命周期的末端,市場競爭力下降,銷量也隨之下降。”近日,這句話成為長安汽車董秘的一句口頭禪,用來回復投資者追問的長安汽車銷量持續下滑的問題。

  同時,該董秘在公開平台上表示,長安汽車會保障換代、迭代產品按計劃陸續推出,新一代逸動上市後會帶動逸動系列銷量大幅提升,在產品更新換代完成後,銷售情況也會得到改善。

  不過,雖然長安汽車寄希望於新產品睿騁CC、二代逸動來改變當前在市場中的轉型困境,但市場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

  轎車換代首戰告負

  2018年3月,長安汽車全新一代逸動正式上市。作為曾經在市場中能與新帝豪並駕齊驅的自主品牌轎車,新逸動一上市就引來市場極大的關注。

  在此之前,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曾透露,2018年長安汽車的資源將向轎車大幅傾斜,2017年轎車與SUV資源比例為3∶7,2018年變為6∶4,其中睿騁CC和第二代逸動是長安汽車資源傾斜的主要對象。

  來自全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新逸動3月份銷量為21675輛,超過了吉利帝豪同期的21372輛,成為自主品牌轎車中的“大熱門”。

  然而,新逸動在市場中的成功猶如曇花一現。4月份,新逸動銷量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僅售出4095輛,環比下降81%;整個逸動系列(第二代逸動、逸動EV、逸動XT、逸動DT、逸動PHEV)4月份的銷量也僅有9663輛;5月份,第二代逸動銷量持續下跌,僅為2845輛,逸動系列銷量為8146輛。

  同時,於2017年12月上市的睿騁CC也一直在走下坡路。來自全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其銷量僅有2090輛,相較上市初期的月銷量5440輛,下降幅度達61.6%;1-5月,其累計銷量僅為1.85萬輛,相較其全年10萬輛的銷量目標仍有很大的差距。

  2018年是長安汽車集中更新換代的一年,下半年新悅翔、新CS35都將按計劃上市。原本寄希望於通過產品更新換代改善銷量情況的長安汽車,5月份總體銷量及新產品銷量均處於負增長,在更新換代的首戰便宣告失敗。

  消費者接受度不高

  在上海的一家長安汽車4S店,《國際金融報》記者見到了長安汽車當前的主計程車型睿騁CC和逸動。其中,睿騁CC擺在“C位”,而第二代逸動並沒有在展廳內展出,僅擺放在展廳外的空地上。

  一位叫王志(化名)的銷售人員接待了記者,據王志介紹,經銷商能在睿騁CC和第二代逸動的官方指導價上優惠5000元。但當記者問及睿騁CC及第二代逸動的銷售情況時,王志卻沒選擇正面回答,而是轉移了話題,提及這兩款車正在做促銷。

  再三追問下,王志才表示,“首先,現在市場競爭力本身就大,且睿騁CC的售價比消費者的預期要高。在上市前,消費者的預期售價在10萬元左右,但實際上睿騁CC頂配售價為13.89萬元,落地價達15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在消費者心中,長安汽車仍難以擺脫低端形象。雖然長安汽車想通過睿騁CC來改變品牌形象,但是睿騁CC的價格提升得太快,同期產品力又難以全面展現,多數消費者自然難以接受。

  對於第二代逸動,王志向記者表示,“第二代逸動上市的同一天,逸動DT也上市,逸動DT對第二代逸動的銷量是有分流的。”

  汽車媒體人婁兵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此次長安汽車上市的車型雖然都冠以“逸動”之名,但這些車型和逸動並沒有太緊密的技術聯繫。第二代逸動是老逸動的換代車型,逸動EV、逸動PHEV則是新能源車型。逸動DT的技術實際上來自悅翔V7,逸動XT來自致尚XT,這兩款只是在造型上與逸動近似。

  雖然長安汽車通過這種方式延展了逸動的產品序列,希望借此打造一個銷量能過萬輛的“逸動”,但是與第二代逸動相比,逸動DT在造型上接近逸動,在尺寸、配置上低於逸動,同時價格也相對較低。對於購買力相對較低的自主品牌客戶群,逸動DT可能更適合消費者的需求。

  來自全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價格更低的逸動DT 5月份銷量為3790輛,而同期逸動的銷量只有2845輛。

  產品競爭力不足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這種局面完全是長安汽車自身原因造成的,從產品上來說,長安汽車並沒有形成一種延續性,產品發展的步驟,戰略的制定和落實都存在缺貨。

  婁兵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逸動換代不及時,沒能在最重要的時期進行產品更新,致使其逐步遠離了市場核心地帶。在目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長安汽車重新推出第二代逸動,或許已經晚了,想延續逸動曾經的輝煌難度太大。睿騁CC則是因為缺少了緊湊級市場同品牌產品的支持,所以自上市起就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長安汽車產品缺乏延續性的問題不僅表現在轎車上,在SUV市場也是如此。

  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向記者表示,“CS75剛推出的時候,產品確實不錯,銷量也不錯。但後期產品更新換代太慢,且沒有什麽創新點,許多方面都落後於競爭對手,因此CS75是第一個被淘汰的。”

  任萬付坦言:“長安汽車產品的競爭力還是不夠,要讓消費者買單,要麽有漂亮的外觀,要麽就是有好的駕乘體驗,或者有讓人感覺很高端的配置。如果都沒有,消費者憑什麽買單呢?”

  在今年重慶車展後,長安汽車總裁助理、長安轎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葉沛曾對媒體表示,“長安汽車核心的落地目標之一,就是打造爆款。長安乘用車準備著力在CS75和逸動系列上打造爆款。”

  但從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來看,逸動很難稱得上是一款爆款車型。

  體系化發展不足

  “長安汽車此前的成功,現在看來可能更多是運氣成分。”婁兵表示,“產品延續性缺失只是表象,這種欠缺其實是整個體系沒有理順的原因。從深層次方面探究,是因為長安汽車的體系不夠完善。”

  在研發方面,雖然長安汽車是自主品牌中最早開展“五國九地”研發布局的一個,且其每年銷售收入的5%均用於自主研發,但據相關人士透露,CS95直到上市之前,外觀還在進行修改。

  其次,長安汽車在品牌行銷方面也未找對“門路”,主要體現在長安汽車的宣傳做得不到位。王志對記者說:“廠商方面的宣傳也有點問題,很少能在公共場所看到長安汽車的宣傳。如果只是參加一些所謂的車展,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結果就是宣傳成本沒到位,宣傳力度也不到位,因此銷量上做得也不是太如人意。”

  另外,產品品質問題對長安汽車的品牌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因CS75“機油門”事件,長安汽車曾多次佔據國家質檢總局汽車缺陷資訊統計的榜首。對此,王志表示,這連帶影響了旗下其他車型的銷量,即使沒有安全故障產生,口碑也遭到了重挫。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