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核酸檢測試劑有效嗎?口罩能否重複用?這場發布會都說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8日電 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疫情防控中維護市場秩序等相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就醫護人員會否把病毒帶出病房、核酸檢測試劑是否有效、口罩能否重複使用等問題,相關部門進行了一一回應。

醫護人員會把病毒帶出病房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有些人擔心醫護人員在定點醫院診療護理了新冠肺炎病人,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回家時會不會把病毒帶出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醫護人員,即使是在隔離病房接觸患者,都會按照嚴格的要求,經過科學防護才進入病房開展工作,經過正確的消毒防護措施和院感防護手段,醫務人員在離開病房和醫院時都是不會攜帶病毒的,請大家放心。

核酸檢測試劑有效嗎?

國家藥監局器械注冊司稽查專員江德元表示,在醫療器械應急審批方面,1月26日、28日、31日,國家藥品監管局先後批準7家企業7個產品注冊,擴大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的供給能力。

針對網上質疑核酸檢測試劑有效性的問題,江德元表示,國家藥監局已經批準的產品採用的檢測方法都是目前診療方案當中明確的檢測方法,已經批準的產品都有相應的臨床使用實踐,企業按照要求完成了產品的注冊檢驗,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提交了臨床評價資料和相應的研究資料,經過嚴格的審評程序,相關資料表明,產品性能能夠達到技術要求的規定,企業的質量體系符合要求,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可以得到保障。同時,為了保障已經批準產品上市後的質量安全,國家藥監局已經要求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上述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

有哪些醫療器械品種納入了應急審批?

在保障疫情防控的用藥用械安全方面,江德元表示,國家藥監局派員赴重點省份針對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生產進行監督檢查,共派出11個工作組,赴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廣東等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重點生產省份開展督導檢查,督促落實屬地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切實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

江德元表示,為應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疫情,國家藥監局要求各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在加強質量監管的同時積極啟動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的程序,對所有疫情防控所急需的醫療器械開展應急審批。截至昨天(7日)下午4點,相關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已經按照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的程序批準醫療器械注冊申請88個,其中包括一次性防護服15個,醫用防護口罩4個,醫用外科口罩17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20個,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醫療器械。加上之前既往審批的醫療器械,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批準的注冊證,一次性醫用防護服57個、醫用防護口罩63個、醫用外科口罩171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364個。

如何保障“米袋子”和“菜籃子”價格?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副局長陳志江表示,市場監管總局6天之內連續下發3個文件,及時部署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民生商品價格的監管,具體采取四項措施:

一是開展市場價格巡查數據采集,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選擇40個城市重點監測米面油、肉蛋菜等11種重要民生商品的價格,確保及時掌握市場價格真實動態。

二是重拳出擊,鐵腕治亂,決不讓違法行為形成氣候。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從重、從快、從嚴打擊各類價格違法行為。截至2月7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立案涉及民生商品價格的案件360多件,已經處罰100多件。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已經曝光7起重要的民生商品價格違法案件。

三是引導市場主體規範行為。1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啟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系列行動,推動物美、阿里巴巴、武漢中百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主動向社會作出承諾,在疫情防控期間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截至目前,已有150多家企業主動參與,涉及門市1.6萬多家。

四是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調研武漢、廣州、西安、石家莊等地區的重要民生商品市場供應和價格情況。從目前巡查監測40的個城市數據來看,總體來說“米袋子”、“菜籃子”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基本平穩,供應充足,一些果蔬類商品價格下降比較明顯。

口罩能重複用嗎?

馮錄召表示,普通居民在風險比較小的地方使用一次性口罩,在保障口罩清潔、結構完整,尤其是內層不受汙染的情況下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每次使用之後都應該放在房間比較潔淨、乾燥通風的地方。另外,噴灑消毒劑,包括醫用酒精,會使防護效率降低,所以不宜採用酒精噴灑的方式去給口罩消毒。

馮錄召強調口罩重複使用要分具體的情況,如果是獨處,可以不戴口罩。出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可以佩戴普通醫用口罩,即一次性醫用口罩。這種情況下回家後將口罩置於潔淨、乾燥、通風的地方還可以重複使用。對於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長和更換頻率,一般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明顯的髒汙變形,可以不必每四小時一換,但是如果出現了髒汙、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要及時更換。

有哪些手段打擊口罩假冒偽劣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楊紅燦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圍繞打擊非法制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防護產品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及時進行部署,提出有效的舉措。1月28日下發《關於及時查處和從嚴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通知》,強調對防疫急需的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加強執法稽查工作。2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網信辦、警察部、生態環境部、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打擊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用品違法行為,要求對違法行為要有案必查、違法必究,努力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曝光,及時向社會公開查實的違法案件。

二是開展對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按照統一部署安排、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工作要求的原則,組織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確保口罩的質量要求。

三是加強對查辦案件進行指導。下發《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違法行為的意見》,對於涉及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要求從重處罰,也就是頂格處罰,對於疫情防控相關的違法案件要優先加快辦理。

四是查辦一批案件,已經出動執法人員40多萬人次,檢查經營戶10多萬個,立案查處320多件,比如江蘇蘇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與警察部門聯合對一家勞保用品廠進行突擊檢查,破獲生產銷售假冒YOSHIDA醫用口罩共計200萬隻的重大違法案件。浙江義烏市市場監管局於大年初一深夜查獲“三無”口罩15.58萬隻,6名當事人被刑事拘留。

下一步,將重點嚴厲打擊6類違法行為:一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的行為。二是未按規定取得許可和備案擅自生產銷售的行為。三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以及過期失效產品的行為。四是以普通、工業用等非醫用口罩冒充醫用口罩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為。五是生產銷售無生產日期、廠名廠址、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等“三無”產品以及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的行為。六是商標侵權、商業仿冒混淆、虛假宣傳和虛假廣告的行為。

口罩生產成本增加怎麽辦?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副局長陳志江表示,2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文件,並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對口罩等重要防控物資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監管。具體有四項措施:

第一,摸底數。通過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系統摸清口罩等防控物資生產設備和原輔材料供應企業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打沒有準備之仗。

第二,出重拳。要求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經查實,凡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等生產設備製造、原輔材料企業確實存在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的,依法從重、從嚴、從快查處並公開曝光。市場監管總局和警察部將聯合下發通知,對上述企業哄抬價格的,我們將進行聯合打擊。

第三,促自律。發揮社會共治積極作用,引導相關企業加入市場監管總局倡導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系列行動,讓企業自覺恪守商業道德,承擔社會責任。

第四,做好服務。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全力支持口罩等防控物資恢復和新增產能,特事特辦,開通綠色通道,確保企業盡快開工投產,既加強監管也做好服務。

如何監管經營者哄抬口罩價格?

陳志江提到,據不完全統計,近期12315舉報平台收到的舉報中約有45%是反映口罩亂漲價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互聯網+監督”平台轉來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價格輿情反映的問題中,約77%是反映口罩亂漲價問題。對此,市場監管總局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發公告,亮紅線。1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堅決維護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少數經營者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堅決維護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

二是強化監管,嚴格執法。1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立即開展以口罩等為代表的防疫用品價格專項檢查,對違法行為露頭就打、決不姑息。截至2月7日,全國市場監管一線執法人員共出動巡查170多萬人次,口罩等防疫用品價格違法案件立案3600多件,已處罰720多件。

三是嚴厲打擊,重典治亂。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連續曝光典型案例。目前,市場監管總局通過官方網站和中央電視台已經曝光6批36起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口罩的價格違法案例29起。北京、天津、江西、上海、河北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對哄抬口罩等防疫用品價格的行為從重處罰,分別處以200-300萬元的罰款,有力震懾了哄抬口罩價格的不法經營者。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雖然供給仍有缺口,但價格基本穩定。

防疫物品哄抬價格是否有統一標準?

陳志江表示,市場監管總局主要采取三項措施:

一是頒布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查處哄抬價格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細化了捏造散布漲價信息、非法囤積、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三類行為具體的表現形式和認定標準。針對執法實踐中的難點,也作出一些具體規定,比如明確規定以1月19日進銷差價率為基準,判斷是否屬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過快上漲。

二是公布《指導意見》解讀。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對每一條款的理解,讓消費者明明白白,讓經營者也明明白白,有利於在執法過程中更好地打擊價格違法行為。

三是市場監管總局頒布《關於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違法行為的意見》,為基層的執法人員依法依規、從重從快打擊哄抬價格違法行為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據。

野生動物違規交易監管有哪些措施?

楊紅燦表示,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目前市場監管總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協同進行部署,提出要求。自1月21日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下發文件、召開會議,要求各地加強對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部門、電商平台等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的違規交易。此外,在全國部署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從源頭上防範疫情,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二是加強野生動物交易市場整治,著力查辦野生動物違規交易案件。從1月21日公告下發到2月6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經營場所149.8萬個次,監測電商平台、網站49.1萬個次,停業整頓市場及經營戶3700余家,督促下架、刪除、屏蔽信息7.7萬條。聯合林草、農業等部門風控隔離飼養繁育場所16000余個。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關於聯合開展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通知,強化執法聯動,突出案件查辦,嚴厲打擊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涉嫌犯罪的,移送警察機關。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倡導文明飲食文化,引導消費者不購買和食用非法捕獲和交易的野生動物。(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