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年8連漲!國際油價仍受多因素牽絆

2019年一開年,國際油價就迎來8連漲,累計漲幅約17%,似乎正在“吹散”2018年油市“陰霾”,頗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姿態。

1

新年迎來8連漲

國內期市上原油主力合約也表現喜人。截至1月11日記者發稿前,上期原油主力合約1903收於426.9元/桶,漲幅4.6%,成交量為50.9萬,創近一個月來新高。

國際市場油價前景可期。1月10日,隔夜收盤時國際油價進入技術性牛市,較2018年12月低點上漲近23%。布倫特原油期貨收盤上漲2.72美元,收報61.4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收漲0.23美元,報52.59美元/桶。

雖說原油價格新年迎來“好采頭”,可全球經濟下行難改,60美元/桶的價格是否會成為天花板,各大機構也爭議不斷。

野村證券預測,當WTI原油價格觸及50美元/桶上方時,CTA積累的WTI期貨的淨空頭頭寸已消失,並且大多數看跌的投資者也退出了原油期貨市場。瑞達期貨分析師張錫瑩也認為,歐佩克減產消息仍支撐油市氛圍,以及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表現好於預期,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國內降準等消息都有利於提振市場。

也有分析師認為,雖說從消息面看,近日熱點事件頻頻利好,但這更可能會是短期意外影響因素。無論是美國副貿易代表格裡什訪華還是美聯儲“鴿”聲嘹亮,熱點事件引發的市場情緒對油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不可因事件本身來單方向判斷原油漲跌。

熱點事件如同“風”,無論是清風吹拂還是台風刮過,他們影響的無非是市場參與者的偏好和預期,風來時雖波瀾萬丈,但風止時又將重回水波不興。歸根結底,原油價值本身依舊會在供需拉鋸戰中獲得動態均衡,畢竟只有商品本身內在價值才是確定價格的“水準線”。

2019年油價也同樣不會背離價值基礎,還是那個在供給線和需求線交點的“針尖上”翩翩起舞的舞者,持續負重前行。

2

低價運行或成常態

回顧2018年價格曲線可看出,年初一片欣欣向榮。但自2018年10月份以來,國際油價每周都創下新低。

具體來看,2018年10月3日,當美原油還在70美元/桶的高位“橫衝直撞”時,誰也沒想到這會是最後的“黃金時刻”。先是產油國之間相互博弈,紛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產原油,全球供應量明顯超過需求。而後,原油需求萎縮又來“補刀”,供應過剩而需求不足,最終油價斷崖式下跌。

2018年11月,美原油創出12個交易日的歷史最長連跌紀錄。緊接著,12月24日,平安夜也不能“平安”的美原油跌出42.36美元/桶的價格,接近一年半低位。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也下挫至50.47美元/桶的關口,下跌3.53美元,跌幅6.2%。

國際油價下跌,國內原油期貨也難逃一劫。2018年12月25日,上期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1903盤中創上市新低至351.6元/桶,觸及跌停,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對機構而言,2018年國際油價的走勢值得借鑒。然而,2019年後市是否跌勢重演,目前無法預測。

那麽,2019年國際油價能否迎來“牛”市?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測,雖然供給過剩程度相較於2018年4季度有所縮窄,但2019年一季度全球原油供給過剩量為35萬桶/日,原油整體仍處於供給過剩狀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19年一季全球原油過剩量為約20萬桶/日,同樣預計原油市場仍處於供給過剩狀態。

步入2019年,受困於各方因素,多家機構紛紛選擇下調原油價格。

1月4日,標準普爾報告表示,將2019年布倫特和WTI原油價格預估分別下調10美元/桶,至55美元/桶和50美元/桶。2020年布倫特價格預估下調5美元/桶至55美元/桶,WTI下調至50美元/桶,2021年價格預估維持不變,均為55美元/桶。

1月7日,高盛將2019年WTI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55.5美元/桶,此前預期為64.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62.5美元/桶,此前預期為70美元/桶。

與此同時,1月7日,法興銀行將2019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64.25美元/桶,將2019年WTI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57美元/桶。

巨集遠期貨原油研究團隊表示,短期的基建加碼、降準可能在情緒上利多原油,但全球經濟總體將繼續下行。1月布倫特原油有望反彈至60美元/桶附近,在60美元上方將逐步呈現壓力,可能震蕩盤整,建議多單可逢高部分減倉落袋為安。

信達期貨原油研究員徐林也認為,歐佩克減產提振油市多頭情緒,但美國和俄羅斯原油產量仍保持高位,油市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變化。短期來看,油價反彈有望持續,美油50美元/桶關口,布油60美元/桶關口或將遇到較強阻力,謹慎操作,短多輕倉參與為宜。

3

美油產量是後市關鍵

關於國際油價後市發展,華鑫期貨研究員劉致源在研報中分析道,全球原油價格應重點關注美原油價格,因為包括布倫特原油都是以美元結算,上海原油期貨(SC原油)交割品種與布倫特原油是相同的阿曼原油。現在美國原油佔據市場很大一部分比例,和沙特油俄羅斯油平起平坐。今後美國的原油市場份額可能會進一步加大,低價原油對美國經濟發展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川普也多次喊話稱,油價過高對美國經濟不利。但低油價對沙特和俄羅斯這樣的原油出口大國的收入影響則是很大的。

而美原油價格最直接反映給投資者的則是EIA每周公布的美國原油庫存資訊,另一方面,在原油需求預期方面,美股有一定反映,因為道瓊斯指數和美原油在漲跌上存在一定聯動。這也是判斷原油價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判斷後市油價,長期還要看包括美元指數的漲跌,這對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有影響。

劉燕義告訴本報記者,國際油價大跌原因體現在需求和供給矛盾上。從供給端角度看,首先是減產會議後,部分產油國產量並未下降,市場對減產協定的可信度降低。其次是根據EIA月報來看,美國供給不斷增加。從需求端看,美聯儲宣布加息後,美元走強,股市低迷,加之貿易摩擦的影響,市場普遍認為經濟增速將放緩,需求減少。

見習記者 李嵐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