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6歲還在十八線掙扎的她,58歲是怎麽紅過一線大咖的?

最近羊的小夥伴A跟羊抱怨,明明工作量大到周末都顧不上出門逛街,發薪日的工資還完账單所剩無幾。每天趕著早晚高峰到公司做假笑女孩,和領導的關係戰戰兢兢也就罷了,和同事也都是表面朋友。

“春天到了,我不僅沒空逛街還沒錢網購,這就是社畜的人生嗎?”她哀嚎著啃完最後一包薯片。

這番情真意切的吐槽,讓羊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當代職場人真的進入了“社畜”時代嗎?

社畜文化與犬儒主義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社畜的概念。“社畜”這個詞匯是舶來品,羊第一次接觸“社畜”文化是在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新垣結衣飾演了一位工作壓力非常大的行銷助理,真實到令人感到不適。

這部劇延伸出了“社畜”的幾個特徵,比如每天的工作內容排得滿滿當當。

通勤路上被早晚高峰的地鐵裡擠到身無可戀。

總是被強塞各種非職責範圍內的工作。

在各種地點修改客戶方案。

甚至替同事收拾爛攤子。

很早到公司,深夜才能下班成為日常。

(截圖來自梨視頻)

以為只有這麽簡單咩?才不是嘞,重點是,每天都忙到團團轉,工資居然還只有那麽一點點···劇中36歲還在十八線掙扎的她,不禁讓人好奇58歲她又是怎麽紅過一線大咖的?

現在的年輕人職場生涯似乎越來越苦了,繁重的工作內容和不成正比的微薄薪資,難以處理的社交關係,每個月初和工資一起到來的信用卡账單、花唄欠款,浪漫節日裡的形影單隻。“社畜”文化背後更多是年輕人們對新時代職場生活的迷茫。

有這種感覺是十分正常的。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就曾經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代年輕人出生於和平年代,不愁吃穿,人身安全不受威脅。跟隨時代發展遇上了互聯網騰飛,我們從小就知道世界上有“一萬種活法”。我們的需求也在馬斯洛需求層級中上升到了“愛與被愛”“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層次,我們開始在意精神上的滿足感,追求人生意義,害怕孤獨。

這種需求投射進現代職場,我們會希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得到兌現,希望自己個性、人格都受到尊重。

除了仍然掙扎著在努力工作年輕人,另一部分人在面對殘酷職場紀律、工作與放飛自我難以平衡時,則是悄悄地披起了“喪文化”為外衣的現代犬儒主義理論來逃避壓力。

比如羊的另一位朋友B,他倒是沒有小A那麽忙,因為他特別擅長於各種閃避,哲言是“一分價錢一分工。”,“能不上班就好了”。老闆開幾分工資,他就出幾分力,職責範圍之外,一律是“不聽不在不知道”。

現代犬儒主義者采取消極避世的行為方式,即內心雖然有不信任感,卻懶得與人爭論,與世無爭地生活著。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

有些犬儒主義者則迫於壓力,采取表面順從的行為方式,以回避矛盾。“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不努力卻真的很輕鬆”。

激進些的犬儒主義表現是直接面對不信任的對象表達憤怒的情緒及言行,“什麽都是假的,只有錢是真的!”

職場上的現代犬儒主義者會基於組織、服務對象或工作規範的不信任,工作令人壓抑且無回報,自己不值得為之努力產生“喪”心態。

或是不認同組織目標,蔑視管理者,對於組織未來的發展喪失信心產生心靈契約的違背和不公平感,從而更加消極應對,認為自己不過是一枚“社畜”。

象與騎象人

我們把話題回到“社畜”上。似乎每個人在新入職場的階段中都會有“社畜”時期,繁重的工作內容和微薄的薪資總會讓人透不過氣來。

懶惰、逃避、退卻都是我們固有的本能。但是,我們的情緒本能與我們的理智,就好像象與騎象人。

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喜悅、歡樂、沮喪、痛苦、迷惑、欲望、激情和冷漠,是因為我們對所經歷的一切處境賦予了意義。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理智充當騎象人的角色,對情緒大象加以引導。

也就是說, 當我們在工作中,是可以通過改變思維,來改變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欲望。愉快地工作或苦惱地工作,這件事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態度。

我們的人生有三種價值:經驗價值;創造價值;態度價值。我們的態度價值也能夠反作用於經驗價值和創造價值的。

換一個角度來看,初入職場的“社畜”階段,也是我們積累和蟄伏的時期。在新人時期,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是我們薪水之外的回報。

我們需要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從而提高我們的職場價值。隻重技巧就仿佛考前臨時抱佛腳,縱使有時順利過關,甚至成績還不錯,但沒有日積月累的付出,絕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識,也無法促進我們的職場能力發育。

我們把注意力轉回小B,時下很多年輕人會像羊的小夥伴B一樣的陷入怪圈:覺得自己工資低——不盡力工作——老闆覺得這個人並不突出,也就失去了培養意願——不給予漲工資——年輕人繼續不盡力工作。

我們的老闆們真的那麽吝嗇嗎?其實不是的。羊在大學實習的時候旁聽過關於勞動爭議的庭審,這場庭審裡,新老闆為了挖走人才,單是付給獵頭公司的酬勞就高達60萬元。

給獵頭公司都願意付60萬,給這位拚命爭取才得來的員工還會付得少嗎?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老闆會願意給什麽樣的人付這麽高的薪酬呢?——肯定是真正的人才,一個有職場價值的人。

回頭再看“一分價錢一分工”的小B。大家覺得他的職場價值高低如何呢?

我們都知道,職場回報具有滯後性,如果想要後期獲得不錯的薪資報酬,前期的能力累積則是改善困境的重要方法。

好比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因為在這段距離中間產生了選擇的自由。

當我們培養出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機會才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公司為了留住我們,漲薪成為常用手段,我們也就自然跳出了薪資怪圈。

像羊的小夥伴A君,雖然她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擠壓如山,但她在投入工作的時候從來沒有代入抱怨的情緒,這樣能夠保持她在工作時的專注力不被糟糕的心情打擾,還保證了工作時的流暢度。

羊覺得呢,當我們的工作日益繁重的時候,也是我們離機會更近的時候。相信A君如果一直保持著她的效率和工作的完成度,她很快就要在自己的職場地圖上更近一步了。

社畜是快車道的通行券

我們可以選擇犬儒主義,得過且過,逃避多餘的工作,但這樣的結果卻有很大概率的不盡人意——我們浪費了前期能力積累的過程。

如果我們選擇迎難直上呢?本職工作外的事情就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機會,不僅能夠鍛煉自己,還能向我們的老闆展現我們的能力。

職場環境下,機會才是最不均等的資源,也是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我們甘於被動,就會受製於人,面臨截然不同的發展與機遇。

每個人都會有社畜階段(除非我們永遠不進入社會),但我們並非沒有選擇——是永遠都待在社畜階段,還是快速跑入快車道告別社畜狀態到達人生的分水嶺?

我們都知道董明珠是不折不扣的女強人,她36歲南下打工,從格力的基層業務員做起,花了22年的時間成為格力集團的董事長,同期的同事有些甚至還是業務員。那麽她對女性職場的建議是什麽呢?

“你在崗位上要做的比別人都好。當你每一個工作都做得比別人好,受到別人的尊重,由於尊重,你的職務就會出現變化。”

羊對這句話感觸特別深,她的建議充分體現了職場信任的概念。什麽樣的人會得到老闆的信任呢?給他扔一件事情,他辦好了;再給他扔一件,他又辦好了。老闆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對員工的信任。

與此同時,自我的信任也是這樣,遇到一個困難,我克服了;再遇到一個,我又克服了,那我也能說服我自己——我值得被相信。

同樣,當我們全情投入工作時,這種能夠充分展示我們技巧的流暢感會令我們愉快。流暢感的體驗會提高我們的自尊、成就感和幸福感。

前期越能抗住,後期工作才越能變成一種享受。當我們的職場信任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尊重,我們就能向前走得更快、更遠。

畢竟很多人在半路上就被打趴下了,而跑過來的人每個人就會看到更燦爛的風景。

寫到這裡,羊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總結:當我們鄙棄職場犬儒主義,提高了自己的職場價值,改變心態,將我們的工作看作我們的事業,把握住每一個本職工作之外的機會,社畜時期就會變成我們進入快車道的通行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